[发明专利]一种高精度装配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匹配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3582.4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0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洪;侯佳;何志平;李铭;周成林;黄冠杰;舒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27/62 | 分类号: | G02B27/62;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 31311 | 代理人: | 郭英 |
地址: | 20008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装配 光轴 导轨 移动 匹配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精度装配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匹配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可移动导轨、光轴配准系统、五维调节架、电子内调焦系统。将可移动导轨固定到光学平台上,在将光轴配准系统粗安装到可移动导轨上,将电子内调焦系统安装到五维调节架上,然后用五维调节架调节电子内调焦系统的位置,使电子内调焦系统与光轴配准系统在同一水平线上。在将平面镜放置在光轴配准系统上,反复调节五维调整架方位俯仰使返回的十字叉丝不动为止,固定测试装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装置可以快速、高精度的配合到带有调焦功能的系统中。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法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精度装配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匹配的装置及方法,适用于任何带有导轨的调焦系统,也适用于红外系统以及太赫兹系统中各光学元件的装配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调焦机构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在轨调节手段,随着发射卫星的数量不断的增多。在国家不断提出新的航天思路,民用航天也成了新的主力军为航天事业不断添砖加瓦。伴随着航天事业的腾飞,再轨条件也增加了新的指标,增加轨道适应性(实时调焦功能)。而且航空在空中飞行时,伴随着温度的不确定性,系统出现不同焦点的情况,此时系统也需要调焦系统来实时补偿系统出现的不同焦点情况。综上调焦已经成为航空、航天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但是调焦的精度与直线导轨与光轴配准有这决定性关系。随着红外及其太赫兹的普遍应用,并且对红外及其太赫兹整机设计指标的提升,整个系统的装配也随之越来越重要,系统的偏心及其同轴要求也变得非常重要,此专利方法可以提供的光轴调整提供切实可行性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精度装配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匹配的装置及方法,该发明装置的使用,可以满足高精度光轴与导轨的同轴性的辅助装校,同时也可以为红外系统及其太赫兹系统等光学元件提供装校方案等。该发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2)本发明调节方法简单,利用平面镜及其球面镜的相互作用、建立唯一光轴原理;3)本发明可辅助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光轴建立与调整提供快速测量的功能。
本发明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可移动导轨1、光轴配准系统2、五维调节架3、电子内调焦系统4,所述的移动导轨1固定在光学平台上,光轴配准系统2粗安装到可移动导轨1上,将电子内调焦系统4安装到五维调节架3上,电子内调焦系统4的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光轴保持共轴。
所述的可移动导轨1的移动误差优于0.01mm。
所述的五维调节架3的调节精度优于30秒。
所述的电子内调焦系统4采用数字显示,测试精度为0.1秒,可以实时显示返回像。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可移动导轨1固定到光学平台上,先将光轴配准系统2粗安装到可移动导轨1上,将电子内调焦系统4安装到五维调节架3上,然后用五维调节架3调节电子内调焦系统4的位置,使电子内调焦系统4与光轴配准系统在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在可移动导轨1背部基准贴平面镜,调节用五维调节架3的俯仰与方位,使平面镜的光返回到电子内调焦系统4探测器中心处。然后调节可移动导轨1使平面镜的光再次返回到电子内调焦系统4内,调节五维调节架3的俯仰与方位,反复以上步骤直至最终使平面镜的光返回到电子内调焦系统4探测器中心处不同为止。将平面镜贴到光轴配准系统2中的透镜平面处,调节光轴配准系统2的俯仰与方位,使返回的像还重合于电子内调焦系统4探测器中心处,此时固定光轴配准系统。调节五维调节架3的高低,左右平移并调节电子内调焦系统4的焦距,先观测透镜的顶点像,然后观测透镜的焦点像,调节五维调节架3的高低,左右使顶点像与焦点像都重合在电子内调焦系统4探测器中心处。可移动导轨1移动到另一端,调节光轴配准系统2的高低,左右方向是直至顶点像与球心像在电子内调焦系统4探测器中心处不动为止。此时需要反射镜反复贴到光轴配准系统2的平面基准处,来确保俯仰与方位不变。
本发明一种高精度装配光轴与导轨移动轴匹配的装置及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35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