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6200.5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4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孙冬;张文杰;崔力;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佳 |
主分类号: | G01C13/00 | 分类号: | G01C13/00 |
代理公司: | 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 41177 | 代理人: | 王政伟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花园***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便携式 探测 |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包括杆身,杆身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组合轴承体,两个组合轴承体远离杆身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上置方向标与下置方向标,下置方向标底部设置有吊线锤,上置方向标与下置方向标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杆身下部设置有牵引绳,牵引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握把,杆身上设置有高压浮筒;本发明优势:杆体由镀锌管连接而成,只需在使用时进行分段组装,可根据水深灵活调整。平时携带方便,避免了观测人员携带的安全隐患;观测人员根据上置方向标的转动速度以及顺逆时针规律与否,来及时发现管涌、漏洞等险情,并且判断出位置以及大小程度;避免了现有探测工具造成的出险尺寸偏差问题;杆身与河面垂直,可以直接读出水深,避免了读数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探测杆,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
背景技术
洪水具有突发性,破坏力强,是人类经常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洪水灾害多发的国家,严重的洪水灾害,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给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黄河,洪水爆涨爆落,水势凶猛。进一步做好黄河防汛工作,确保黄河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并尽最大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为做好防汛工作,一线观测人员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巡坝查险,在发现险情后第一时间估测险情尺寸、记录、上报,力争做到“发现险情快、报告险情快、抢护快”,从而将险情损失将至最小。
据统计,辖区内所有工程及险工每年上报的险情高达百余次,每次确定记录上报前,一线观测人员都需要使用竹节探测杆探测三次以上,估测险情具体尺寸。原始的探测工具不仅仅造成了出险尺寸的偏差,其笨重的外形携带很不方便,甚至随时威胁着观测人员的安全,此外,对于水下堤岸两侧出险管涌、漏洞也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抢护,以防止险情扩大,保证安全。同时传统的探测工具在探测水深时有两个缺点:一是探水杆与水面成夹角状,而水深是指河面与河底的垂直高度,所以探测出来的读数理论上应该比实际河深要大,存在偏差;二是采用竹竿作为探水杆,没有标准的刻度,每次读取数字全凭个人估计,人为因素太大,同一根探水杆,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读数,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水深。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需要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来替代目前使用的探测工具,满足一线观测人员对水深及管涌、漏洞险情前期探摸工作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携带方便,并且可以及时发现漏洞、管涌的位置,了解水深高度,测算险情大小,为抢险决策提供更精确的数字,进而确定抢险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便携式探测杆,包括杆身,所述杆身为空心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身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组合轴承体,两个所述组合轴承体远离所述杆身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上置方向标与下置方向标,所述下置方向标底部设置有吊线锤,所述上置方向标与所述下置方向标之间设置有钢丝绳,所述杆身下部设置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设置有握把,所述杆身上设置有高压浮筒。
进一步地,所述杆身包括若干段镀锌管,所述镀锌管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镀锌管外侧设置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轴承体包括连接部与轴承部,所述连接部与轴承部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杆身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部为胶盖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为高强丙纶反光浮绳。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浮筒分为第一高压浮筒和第二高压浮筒。
本发明的优势:
1.杆体由若干段镀锌管连接而成,只需在使用时进行分段组装,可根据水深灵活调整。平时携带方便,克服了现有探测工具外形笨重的缺点,避免了观测人员携带的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佳,未经王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6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花菜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菌肽LJ-2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