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电致发光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4977.8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高威;牛晶华;代文朋;冉佺;李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51/24 | 分类号: | C07D251/24;C07D401/10;C07D401/04;C07D213/22;C07D213/16;C07D239/26;C09K11/06;H01L51/50;H01L51/5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允天律师事务所 11697 | 代理人: | 路伟廷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电致发光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式Ⅰ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包括螺芴和蒽基团,其中,蒽基团具有更大的稠环结构,导致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较小的三线态,利于解决器件寿命短板的问题,特别是蓝光寿命短板问题;另外,蒽的稠环结构会增强分子之间的电耦合,利于提升分子的电子迁移率;最终制备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能力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薄膜稳定性。以上述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驱动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以及包括该有机化合物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电致发光器件中使用的电子传输材料是Alq3,但Alq3的电子迁移率比较低(大约在10-6cm2/Vs),使得器件的电子传输与空穴传输不均衡。随着电致发光器件产品化和实用化,人们希望得到传输效率更高、使用性能更好的ETL材料,在这一领域,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
市场上目前使用的电子传输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一般小于85℃,器件运行时,产生的焦耳热会导致分子的降解和分子结构的改变,使面板效率较低和热稳定性较差。同时,长时间使用后很容易结晶。一旦电子传输材料结晶,分子间的电荷跃迀机制跟正常运作的非晶态薄膜机制就会产生差异,导致电子传输的性能降低,使得整个器件的电子和空穴迀移率失衡,激子形成效率大大降低,并且激子形成会集中在电子传输层与发光层的界面处,导致器件效率和寿命严重下降。
因此,设计开发稳定高效的,能够同时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高玻璃化转变温度,且与金属Yb或Liq有效掺杂的电子传输材料和/或电子注入材料,降低阈值电压,提高器件效率,延长器件寿命,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在器件中的应用,以所述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或空穴阻挡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和较长的寿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
X1、X2、X3独立的选自C或N,且至少一个选自N;
Ar1、Ar2、Ar3独立的选自取代或非取代的蒽及其衍生物基团、取代或非取代的螺芴及其衍生物基团、取代或非取代的芳环及其衍生物基团、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稠环及其衍生物基团,取代或非取代的芳香杂环及其衍生物基团;且至少选自一个取代或非取代的蒽及其衍生物基团,和一个取代或非取代的螺芴及其衍生物基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器件,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位于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薄膜层,所述有机薄膜层包括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中含有至少一种上述有机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的有机化合物同时包括螺芴和蒽基团,其中,蒽基团具有更大的稠环结构,导致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较小的三线态,利于解决器件寿命短板的问题,特别是蓝光寿命短板问题;另外,蒽的稠环结构会增强分子之间的电耦合,利于提升分子的电子迁移率;最终制备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能力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薄膜稳定性。以上述有机化合物为电子传输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较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工作电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有机发光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4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