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船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样机联机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0007.2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85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沈波;顾超超;张罕冰;张峥;韩振波;蔡治平;王继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10;C02F9/14;B63J4/00;G01M99/0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洁瑜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污水 深度 处理 系统 样机 联机 实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船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样机联机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前期活性炭清洗,并进行曝晒,并将装置装填活性炭,活性炭装填前进行装置清洗;取主体装置污泥2L,分次加入装置进行挂膜;白天接入自配营养液作为水源,夜间接入自来水维持曝气;从第3天开始小流量进水,装置在下午3点取进水出水水样,同时观察,活性炭上附着黄色的泥状生物膜且出水稳定,即为装置挂膜成功;挂膜成功后,装置切换至自动运行状态,以最佳工况运行,开启紫外线消毒装置,定时以最优进行反冲洗;每天下午14点间取水样待测,探究稳定运行期间处理效果;待测试指标稳定后,分析样机联机水质结果,评价样机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船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样机联机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逐渐成为水环境污染及生态平衡破坏的重要肇因。我国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水平显著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基本处于“跟跑”阶段,具体问题突出表现为: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仍基本沿用单一的生化法处理工艺,主要针对粪便污水等船舶黑水中传统污染物的处理过程,对洗涤废水等船舶灰水处理效能较低,难以实现高效去除氮磷等污染物的深度处理要求,出水难以回用,需进行深度处理。
生物活性炭工艺作为一种深度处理工艺,综合了吸附和生物处理的优点。其中,活性炭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去除污染物,且能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场所。同时,生物膜中微生物能分解活性炭表面的污染物,延长活性炭使用寿命。因而,生物活性炭装置在船舶污水深度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确定活性炭选型和确定主要技术参数在技术方案确定后,需要采用中试试验装置对各种技术进行试验论证,结合船舶设备的特点,确定适用于样机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船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样机联机实验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船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样机联机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样机清洗:活性炭装填前进行装置清洗,洗去装置池体及管道内部灰尘;
S2:活性炭清洗及装填:将前期活性炭清洗,并进行曝晒,并将装置装填活性炭,待后续试验;
S3:样机挂膜:取主体装置污泥2L,浓度接近10000mg/L,分次加入装置进行挂膜;控制小流量进水,白天接入自配营养液作为水源,流量控制在100L/h,夜间接入自来水维持曝气;
S4:挂膜水质分析:从第3天开始,开始小流量进水,流量由100L/h逐步增加至200L/h;装置在下午3点取进水出水水样,每天共取2组水样待测,每组水样取2L;同时观察,活性炭上附着黄色的泥状生物膜且出水稳定,即为装置挂膜成功;
S5:最佳运行条件下,试样样机联机处理水质分析:挂膜成功后,装置切换至自动运行状态,研究在设计流量下,以最佳工况运行,开启紫外线消毒装置,定时以最优进行反冲洗;每天下午14点间取水样待测,共2组水样,每组水样取3L待测,测试指标为COD,探究稳定运行期间处理效果;
S6:待测试指标稳定后,每天下午14点取一次水样待测,共六批;测试指标为COD、BOD5、SS、氨氮、总氮、浊度、色度、溶解性固体、总大肠产杆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样机联机水质结果,评价样机性能。
优选的,生物滤池启动运行的研究主要采用COD去除率作为判断生物膜成熟的指示性参数,包括选择性测试总氮、SS、浊度等指标。
优选的,挂膜成功后装置切换至自动运行状态时,白天即8:00-20:00内接入主体装置出水作为水源,按照流量310L/h,正常运行12h;夜间即20:00到第二天8:00小流量,拟在24:00进行定时反冲洗,方式为水洗,水洗强度5L/(m2·s),反洗时间5-7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0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