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加热炉模拟烟气制备的实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7977.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张琳;郑智广;卜诗;张东昇;沈彦儒;柳林;许伟刚;钱红卫;闫宇晨;房加美;杨正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7B17/02 | 分类号: | F27B17/02;G01N1/28;G01N1/38;G01N1/44;F17D1/07;F17D3/01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张云 |
地址: | 21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模拟 烟气 制备 实验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炉模拟烟气制备的实验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压缩装置、内部放置有碳的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气体混合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加压装置、冷却装置和实验装置,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连通,第一加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装置的输入端连通,使用时,通过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制造二氧化碳,第一加热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第一压缩装置,第一压缩装置将二氧化碳加压至所需压力,并且一部分输送至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内,而二氧化碳在高温情况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到混合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热炉模拟烟气制备的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加热炉是石油化工、钢铁等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但是模拟其内部的烟气分布情况很困难,加热炉内部的温度很高,能达到1500℃以上,因此存在搭建实验平台难,经济成本高,数据测量困难以及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验中使用燃料的不安全性,以及燃料运输跟保存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会造成实验数据跟模拟数据误差很大,实验代价高,燃料运输以及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模拟其内部的烟气分布情况很困难,加热炉内部的温度很高,能达到1500℃以上,因此存在搭建实验平台难,经济成本高,数据测量困难以及数据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也存在验中使用燃料的不安全性,以及燃料运输跟保存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的话,会造成实验数据跟模拟数据误差很大,实验代价高,燃料运输以及实验过程中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结果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加热炉模拟烟气制备的实验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加热炉模拟烟气制备的实验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第一加热装置、第一压缩装置、内部放置有碳的一氧化碳发生装置、气体混合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二压缩装置、冷却装置和实验装置,所述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加热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加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压缩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压缩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输入端及气体混合装置连通,所述一氧化碳发生装置的输出端与气体混合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加热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压缩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压缩装置的输出端与冷却装置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冷却装置的输出端与气体混合装置连通,所述气体混合装置与实验装置之间连通。
本发明通过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制造二氧化碳,第一加热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加热,加热后的二氧化碳输送至第一压缩装置,第一压缩装置将二氧化碳加压至所需压力,并且一部分输送至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内,而二氧化碳在高温情况下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进入到混合时,同时空气被第二加热装置加热输送至第二加压装置进行加压,加压后在输送至冷却装置内进行冷却,在输送至气体混合装置内进行混合,气体混合装置是将反应得到的高温高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水蒸气收集起来混合起来,为接下做其他实验做准备。
为了能够实现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包括内部具有空腔体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与空腔体连通的输入口和输出口,所述外壳体上位于空腔体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碳的放置机构。通过外壳体上设置与空腔体连通的输入口和输出口,从而实现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为了便于放置机构安装和拆卸,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机构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由外筒体的外周壁延伸至内周壁上,所述内筒体可拆设置在外筒体内,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由外筒体的外周壁延伸至内周壁上。通过将会内筒可拆卸设置在外筒内,这样便于对碳的用量进行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79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