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桥式低寄生振荡两电平SiC MOSFET电路拓扑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3522.2 | 申请日: | 2020-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雷;赵婧琳;孙艺鹤;任磊;杨德健;严秋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483 | 分类号: | H02M7/483;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桥式低 寄生 振荡 电平 sic mosfet 电路 拓扑 结构 | ||
1.一种三相桥式低寄生振荡两电平SiC MOSFET电路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电源,直流母线电容,6个铁氧体磁珠,包括: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二铁氧体磁珠、第三铁氧体磁珠、第四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6个SiC MOSFET,包括:第一SiC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第四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六SiCMOSFET,6个体二极管,包括:第一体二极管、第二体二极管、第三体二极管、第四体二极管、第五体二极管、第六体二极管,A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B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C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其中,所述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一SiC MOSFET、第四SiC MOSFET、第四铁氧体磁珠依次串联构成第一个半桥,所述第二铁氧体磁珠、第二SiC MOSFET、第五SiCMOSFET、第五铁氧体磁珠依次串联构成第二个半桥,所述第三铁氧体磁珠、第三SiCMOSFET、第六SiC MOSFET、第六铁氧体磁珠依次串联构成第三个半桥,三个半桥并联组成三相桥;所述第一SiC MOSFET和第四SiC MOSFET的中间接A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所述第二SiC MOSFET和第五SiC MOSFET的中间接B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所述第三SiC MOSFET和第六SiC MOSFET的中间接C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所述A相负载、B相负载与C相负载成Y形连接,直流电源与直流母线电容及三相桥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桥式低寄生振荡两电平SiC MOSFET电路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氧体磁珠的选择步骤如下:
A、当电路未安装铁氧体磁珠时,将三相电路的每一相都设置为低压并运行,以此时测出的桥式电路中每一个SiC MOSFET的漏源电压和振荡频率为基准,选取铁氧体磁珠,此时的铁氧体磁珠具有最大阻抗;
B、额定状态下磁珠的工作结温T0需小于最大允许结温Tmax,磁珠的工作结温可由下式计算:
T0=PRθ+TC
其中,Rθ为磁珠的热阻,TC为环境温度,P为额定状态下磁珠的发热量,其表达式为:
P=I2R0D
其中,R0为该磁珠的电阻,D为此磁珠对应的SiC MOSFET的占空比。
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相桥式低寄生振荡两电平SiC MOSFET电路拓扑结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当第一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开通时,第二SiCMOSFET、第三SiCMOSFET、第四SiCMOSFET处于关断状态,第一SiC MOSFET、第五SiCMOSFET、第六SiCMOSFET可等效为导线,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处于饱和状态,可简化为第一电感、第五电感、第六电感;第二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第四SiCMOSFET可简化为第二电感与第二电容串联、第三电感与第三电容串联、第四电感与第四电容串联,第一寄生电感、第二寄生电感、第三寄生电感、第四寄生电感、第五寄生电感、第六寄生电感为寄生电感;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由电源正极经过第一寄生电感和第一电感流到A点,在经过A相负载电感和负载电阻流到N点。在N点处,电流分为2路:第一路经过第五电感、第五寄生电感、第四寄生电感,最后流到电源正极构成一个电流回路;第二路经过第六电感、第六寄生电感、第五寄生电感、第四寄生电感,最后流到电源正极构成一个电流回路;
B、此时,电路中有3个振荡回路,以振荡回路1为例,振荡回路1是从电源正极到第一寄生电感和第一电感再经过第四电感、第四电容、第四铁氧体磁珠、第四寄生电感最后到电源负极;
未加磁珠时,测得的振荡频率ω0如下式:
其中Ltotal为回路中第一寄生电感、第一电感、第四电感和第四寄生电感之和,Cx为回路中的第四电容;
选择的铁氧体磁珠在频率ω0时具有最大阻抗值,所以第四铁氧体磁珠对回路1中的振荡起到抑制作用;同样的,第二铁氧体磁珠对回路2中的振荡起到了抑制作用,第三铁氧体磁珠对回路3中的振荡起到了抑制作用;
C、当第一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开通,第三SiC MOSFET、第四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三铁氧体磁珠、第四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D、当第一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开通,第四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四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E、当第一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开通,第四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四铁氧体磁珠、第二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F、当第四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开通,第一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G、当第四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开通,第一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五铁氧体磁珠、第三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H、当第四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开通,第一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二铁氧体磁珠、第三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I、当第四SiC MOSFET、第五SiC MOSFET、第三SiC MOSFET开通,第一SiC MOSFET、第二SiC MOSFET、第六SiC MOSFET处于关断状态时,此时电路中的第一铁氧体磁珠、第二铁氧体磁珠、第六铁氧体磁珠对抑制电路的寄生振荡起到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35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