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6986.0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发明(设计)人: | 范友鹏;张国静;范永忠;秦晋;朱正堂;张浩;王文波;杨巍巍;王金亮;徐家恒;荣潇;孙联喜;刘超男;王竟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G01B21/2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接线 角度 位置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将获取的待测接线分段,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方向检测,采用拟合算法得到与待测线段对应的直线,所述直线的角度即为检测线段的角度偏差;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位置检测,获取待测线段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得到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将每段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和角度偏差与标准接线进行比较,得到待测接线的接线评估结果。对待测线采用分段采样分段计算的方法,根据待测线的水平或垂直状态,分别进行方向角度和位置角度的检测,通过直线拟合的角度取值算法,解决线束弯曲的问题,以及实现对每根线不同位置的角度测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表接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在装表接电项目中,接线比赛类项目需要对接线结果进行现场高精度的实时监测,而人工进行接线考评,凭借人工主观判断无法具体量化接线结果,并且人工判断存在较大的误差。
结合机器视觉技术可以实现接线的高精度实时检测,同时,发明人发现,接线会有自然的弯曲,并且对于同一根线,在接线过程中,可能呈水平状态或垂直状态,而在不同状态下,需要测量的位置以及角度均不同;以及还存在接线无法完全顺直导致测量不准确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方法及系统,对待测线采用分段采样分段计算的方法,根据待测线的水平或垂直状态,分别进行方向角度和位置角度的检测,通过直线拟合的角度取值算法,解决线束弯曲的问题,以及实现对每根线不同位置的角度测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方法,包括:
将获取的待测接线分段,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方向检测,采用拟合算法得到与待测线段对应的直线,所述直线的角度即为检测线段的角度偏差;
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位置检测,获取待测线段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得到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
将每段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和角度偏差与标准接线进行比较,得到待测接线的接线评估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接线角度和位置的接线评估系统,包括:
方向检测模块,用于将获取的待测接线分段,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方向检测,采用拟合算法得到与待测线段对应的直线,所述直线的角度即为检测线段的角度偏差;
位置检测模块,用于对每段待测线段进行位置检测,获取待测线段到测量基准面的距离,得到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
评估模块,用于将每段待测线段的位置坐标和角度偏差与标准接线进行比较,得到待测接线的接线评估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完成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首先初略采样得到待测线束,并对进行分段计算,然后对每段线段进行精准测量,即解决了线束弯曲的问题,又能够测量一根线不同位置的角度,最大程度还原真实情况。
本发明根据待测线的水平或垂直状态,分别进行方向角度和位置角度的检测,通过直线拟合的角度取值算法,替代人工进行接线等考评现场的角度测量,实现测量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9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