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6063.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38 | 分类号: | B29C33/38;B29C39/10;C08L63/00;C08L8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 仿真 机器人 头部 外貌 脸皮 制造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涉及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皮肤质地和人的皮肤相差较大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获得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根据获得的头部三维数据制作等比例的雕塑泥内置头部模型。本发明通过根据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制作内置头部模型,使之内置头部模型与仿真机器人形成基本相似度的基本轮廓,根据脸部数据通过油泥层能够刻画出仿真机器人的脸部细微结构,通过石膏翻制提高制备的仿真头部模具相似度,向内膜和内胆的间隙中灌注脸皮填充材料并固化得到仿真机器人脸皮,能够完全复制头部模具的细微结构,得到相似度极高的仿真机器人脸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仿真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任务的机器装置,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仿真机器人能够模仿人类、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便利服务,如导购、导游、问询等工作,也能够代替人类完成某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工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仿真机器人可以具有与真人完全一样的体型和容貌,但目前市面上的仿真机器人裸露在外的仿真皮肤多由塑料或工业硅胶制成,塑料制成的表皮质地坚硬、仿真度较低,而工业硅胶弹性较差,制成的表皮柔韧度和拉伸性能不够,不能随机器人做出复杂的面部表情,肘部、膝盖等关节部位的仿真脸皮常因无法达到抻拉要求而发生破损。
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0910244953.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为机器人配套仿真人形体皮肤的制作方法,本发明就是在色彩和硬度弹性上接近人体的材料,用于为各种机器人配套仿真形体和皮肤,这种以高分子有机硅橡胶为主要材料,采用形体模具成型,在机器人的手指部分,需要触摸传达信号的敏感地方,也可以采用这种材料,它将使以金属和各种塑料材质制成的人型机器人更加仿真。上述专利中的为机器人配套仿真人形体皮肤的制作方法存在以下不足:硬度高,皮肤质地和人的皮肤相差较大,达不到仿真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智能仿真机器人头部的外貌脸皮制造工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得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
S2:根据获得的头部三维数据制作等比例的雕塑泥内置头部模型,在头部模型表面涂抹油泥层,并在油泥层上雕刻脸部特征;
S3:利用石膏翻制头部模型得到头部模具;
S4:在头部模具表面均匀涂抹隔离层,凝结后在隔离层上覆盖一层玻璃丝纤维,然后再涂抹隔离层进行紧密贴合,凝固后得到内模;
S5:制作内胆,在内模的内表面涂抹隔离层,凝结后在隔离层上涂刷一层内胆材料,然后再涂抹隔离层进行紧密贴合,凝固后得到内胆;
S6:去除内模和内胆中间的内胆材料,使得内模和内胆中间形成间隙,间隙为1-3cm,然后用脱模剂处理润滑间隙;
S7:制作脸皮填充材料;
S8:将制备好的脸皮材料涂覆一层在内胆上,凝固后在其表面铺设一层弹性纤维布,然后再次将制备好的脸皮材料缓慢均匀浇注在间隙内,并不时震荡以排除里面的空气,固化后开模,得到仿真机器人脸皮;
S9:最后在仿真机器人脸皮上化妆即可。
优选地:所述S1中头部和脸部三维数据为由仿真机器人的头部和脸部三维比例获取的实际尺寸测量数据,如顶骨至下颌骨的长度、瞳孔至顶骨的长度、瞳孔至下颌骨的长度、眉弓骨至顶骨的长度、眉弓骨至下颌骨的长度、梨状孔至顶骨的长度、梨状孔至下颌骨的长度及头骨骨点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全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60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