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4328.8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8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韵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K9/20;A61P1/00;A61P1/04;A61K35/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101104 北京市通州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胃病 中草药 药丸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其按下列配重比的原料药三七3‑6,黄连1‑3,鸡内金3‑6,桃仁3‑6,甘草3‑6,黄芪3‑6,茯苓3‑6,砂仁1‑3,焦三仙3‑6,枳壳3‑6混合后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粉碎,添加适量的蜂蜜制成的药丸。本发明的药丸治疗胃病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调理,是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因为中药的刺激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也比较小,不仅可以达到治疗患者胃黏膜的作用,还能很好的保护胃部,没有西药对胃黏膜的刺激,没有药物依赖性,从五脏六腑同步调理,效果好,绿色安全、没有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的炼制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用于治疗胃病的药品中西药占据很大比重,西药在短期内疗效明显,但终究治标不治本,长期服用对胃黏膜等有伤害,有依赖性,且加重肾脏和肝脏的负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其特征在于按下列配重比的原料药三七3-6,黄连1-3,鸡内金3-6,桃仁3-6,甘草3-6,黄芪3-6,茯苓3-6,砂仁1-3,焦三仙3-6,枳壳3-6混合后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粉碎,添加适量的蜂蜜制成的药丸。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其原料药的配重比为三七6,黄连3,鸡内金6,桃仁6,甘草6,黄芪6,茯苓6,砂仁3,焦三仙 6,枳壳6。
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其蜂蜜重量配比为 1-3。
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其将三七,黄连,鸡内金,桃仁,甘草,黄芪,茯苓,砂仁,焦三仙,枳壳混合;
第二步,经过细火烘焙或爆晒干燥;
第三步,打磨成细粉;
第四步,添加适量的蜂蜜充分搅拌均匀,制丸。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其三七的配重比为3-6,黄连的配重比为1-3,鸡内金的配重比为3-6,桃仁的配重比为 3-6,甘草的配重比为3-6,黄芪的配重比为3-6,茯苓的配重比为3-6,砂仁的配重比为1-3,焦三仙的配重比为3-6,枳壳的配重比为3-6。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其蜂蜜重量配比为1-3。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其第一步中所述细火烘焙的温度为60-70摄氏度,残留水分低于5%;所述爆晒干燥的残留水分低于10%。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其第二步中,细分的粗细为100目;
本发明更进一步提供的一种用于治疗胃病的中草药药丸的制作方法,其第四步中蜂蜜的为炼制过的熟蜂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药丸治疗胃病主要是通过中药的调理,是比较保守的治疗方式,因为中药的刺激性是比较小的,而且对患者身体的副作用也比较小,不仅可以达到治疗患者胃黏膜的作用,还能很好的保护胃部,没有西药对胃黏膜的刺激,没有药物依赖性,从五脏六腑同步调理,效果好,绿色安全、没有副作用,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韵堂中医院,未经北京国韵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43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双层拱形恒温恒湿温室大棚
- 下一篇:一种独立就位支架义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