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混凝土钢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1032.0 | 申请日: | 202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7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中;刘军;王飞;陈鑫;王彬彬;孙杰;何加加;李明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新中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3/32;E04B1/58;E04B1/3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5317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混凝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复位混凝土钢柱,包括混凝土基础以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的圆钢管,圆钢管两端固定连接有端板,圆钢管以及浇筑在所述圆钢管内的混凝土,圆钢管内设有贯穿所述混凝土的预应力筋束,所述混凝土内设有通孔,所述预应力筋束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束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周布设置在所述圆钢管内,所述预应力筋束两端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本申请在混凝土钢柱中设置预应力筋束,预应力筋束的初始拉应力可以使得建筑构件整体在地震作用之后自行恢复初始位置,避免构件发生过大的竖向或水平位移从而对建筑上部结构产生影响或扰动,防止因为位移过大而发生建筑结构整体坍塌,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结构修复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复位混凝土钢柱。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目前针对自复位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较少,普通的型钢混凝土结构虽然可以满足对上部结构的承载力要求,却往往在地震后出现较大变形,对于建筑上部结构产生较大影响以及扰动,修复工作也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复位混凝土钢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复位混凝土钢柱,包括混凝土基础以及设置于所述混凝土基础上的圆钢管,圆钢管两端固定连接有端板,圆钢管以及浇筑在所述圆钢管内的混凝土,圆钢管内设有贯穿所述混凝土的预应力筋束,所述混凝土内设有通孔,所述预应力筋束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预应力筋束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预应力筋束周布设置在所述圆钢管内,所述预应力筋束两端与所述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圆钢管下端通过后浇带与所述混凝土基础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钢管内设有贯穿所述混凝土的骨架,所述骨架为型钢。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板上设有定位卡槽,所述定位卡槽内固定连接有锚具。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应力筋束两端穿过所述端板与所述端板上的锚具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内设有金属波纹埋管,所述预应力筋束穿过所述金属波纹埋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钢管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钢栓,所述钢栓沿所述圆钢管径向布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栓内侧固定连接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的长度为钢栓长度的1/6-1/5。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栓沿圆钢管轴线方向设有多层,每层均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钢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圆钢管下部埋入到所述后浇带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应力筋束设有六束,六束预应力筋束圆周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在混凝土钢柱中设置预应力筋束,预应力筋束的初始拉应力可以使得建筑构件整体在地震作用之后自行恢复初始位置,避免构件发生过大的竖向或水平位移从而对建筑上部结构产生影响或扰动,防止因为位移过大而发生建筑结构整体坍塌,可以大大降低建筑结构修复的工作量;
2、本申请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圆钢管具有良好的抗拉性能,同时预应力筋束发挥了的调控作用,使得混凝土钢柱不仅具有高承载力,优异的导热抗震性能,而且相同承载力下本发明混凝土钢柱横截面面积小于一般型钢混凝土构件,可有效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新中,未经张新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1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米汽功能健康饮料
- 下一篇:一种苗木的养护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