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及安全带砂尘试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74809.0 | 申请日: | 202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孙擎宇;徐胜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38;G01N17/00;G01M17/007;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橙知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1 | 代理人: | 杜放 |
地址: | 20181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拉伸 测试 机构 试验 | ||
1.一种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机架,包括:上支撑架、与所述上支撑架相对设置的下支撑架、连接所述上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的至少一根连接柱;
收卷轮机构,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架;所述收卷轮机构包括:若干个收卷轮、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架上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各所述收卷轮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收卷轮进行同步转动;
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下支撑架;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根导向轴,所述导向轴的数量与所述收卷轮的数量相同,并唯一对应;各所述导向轴与唯一对应的所述收卷轮彼此相对设置,各所述导向轴的轴线方向均与唯一对应的所述收卷轮的轴线方向相互平行;
主控设备,与所述驱动装置通讯连接;所述主控设备用于设定安全带的拉伸量和拉伸循环次数,并用于根据设定的所述拉伸量和所述拉伸循环次数,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各所述收卷轮正转和反转;
所述收卷轮和所述导向轴均设有三个,所述上支撑架包括:上支撑板、绕所述上支撑板的轴线方向等距环设的三个上架体,每相邻的两个所述上架体之间均设有一个所述收卷轮;
所述下支撑架包括:下支撑板、绕所述下支撑板的轴线方向等距环设的三个下架体,所述下架体与所述导向轴唯一对应,且各所述导向轴均设置于唯一对应的所述下架体上;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绕所述上支撑板的轴线方向环设的三根传动轴,各所述传动轴与各所述收卷轮唯一对应,且各所述传动轴均与唯一对应的所述收卷轮同轴连接,且每相邻两个所述上架体均被同一根所述传动轴穿设,并均与该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其中,绕所述上支撑板的轴线方向,各所述传动轴之间依次通过齿轮副啮合传动;
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与任意一根所述传动轴连接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用于驱动该所述传动轴进行转动,所述驱动元件还与所述主控设备通讯连接;
所述驱动元件为伺服电机,所述主控设备用于实时监控所述伺服电机在工作时的扭矩,所述主控设备用于在所述伺服电机的所述扭矩大于预设的最大扭矩时,发出报警提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架体均包括:
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上支撑板相对于所述下支撑架的一侧;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自所述固定板向所述下支撑架的方向垂直延伸形成;
其中,绕所述上支撑板的轴线方向,任意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均和与其相邻的其中一个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且平行设置,且彼此相对且平行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被同一根所述传动轴贯穿,并与该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上架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成一夹角,所述夹角为12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传动轴分别为:主传动轴、第一从传动轴和第二从传动轴,所述主传动轴与所述驱动元件连接,所述第一从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齿轮副与所述主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从传动轴啮合传动;
所述齿轮副包括: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
在其中一个所述齿轮副中,该所述齿轮副的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从传动轴的一端同轴连接,该所述齿轮副的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主传动轴同轴连接;
在另一个所述齿轮副中,该所述齿轮副的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从传动轴的另一端同轴连接,该所述齿轮副的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二从传动轴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同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拉伸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向轴在唯一对应的所述下架体上沿垂直于所述下支撑板的轴线方向可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增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480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