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9720.5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冯鹏程;余顺新;段宝山;陈金州;夏飞;庄稼丰;高兴;陈积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内部 施工 多节段可 弯曲 插接 模块化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桥梁维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包括至少两个平台节段及插接机构,相邻的平台节段通过相对设置的插接机构连接;每一平台节段包括平台本体及安装在平台本体下方的行走机构;每一插接机构包括与平台本体连接的柔性壳体及设置在柔性壳体内的机械卡盘,每一机械卡盘上设有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本发明的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分成至少两个平台节段并用插接机构连接,有效减少施工平台的刚性长度,无需对U肋开制较长的入口即可放入U肋内部,从而避免了入口过长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也使得放入操作更加容易;移动平台分成至少两个平台节段,也使得当U肋内具有弯曲段时,可分节段经过弯曲段,使得通过更加容易也能够适用于弯曲段的角度较大的U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维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
背景技术
钢结构桥梁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其发展与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结构设计密切相关。在结构设计上,早期采用钢桁架或钢板梁形式。20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正交异性薄钢箱梁结构设计水平日趋成熟及焊接技术的提升,钢箱梁结构以其高度低、自重轻、刚度大、极限承载力大、易于加工制造且结构连续好等特点,已成为钢桥桥面板的主要结构形式。
正交异性桥面板主要由钢结构面板以及其焊接的横梁、纵助构成,横梁主要为横隔板,纵助主要为U肋结构。由于U肋能够提供较大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能够改善整个桥面板的受力状态,因此成为现代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最常用的截面形式。
但是,已经建成的钢结构桥梁,由于U肋处于顶板下方,在U肋内焊技术开发之前,U肋与面板连接均为外侧单面焊接,致使已建成通车的桥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产生了大量的面板与U肋连接处开裂的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增加已建成正交异性板结构钢桥的抗疲劳性能、延长钢桥服役寿命,需对面板与U肋之间的焊缝进行补焊。考虑到已建成的桥梁因结构和安全性问题,不可拆卸至工厂进行维修加固,因此需在已建成的桥梁现场,对桥梁中U肋与顶板连接内侧进行增补内焊缝。在对U肋仰位增补内焊缝前,需要对焊缝除进行打磨处理,以去除待焊接区域的锈蚀杂物。
在U肋内部仰位施工过程中,需要一个能沿U肋长度方向移动的平台。在实桥焊接过程中,能满足U肋仰位焊接的移动平台的长度超过1米,为了将U肋仰位焊接装置放入实桥U肋内部,必须对U肋开制较长的入口,但开制的入口过长将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较大。再者,当U肋为弯曲段时,1米长的移动平台无法在弯曲段拐弯行走,以致无法对弯曲段的U肋进行焊接。因此,亟需一种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方便放入U肋内部并能在U肋的弯曲段行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用于U肋内部施工的多节段可弯曲插接式模块化平台,用于安装和移动从U肋内部对U肋与面板之间待焊接区域进行仰位施工的施工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平台节段及插接机构,相邻的所述平台节段通过相对设置的所述插接机构连接;每一所述平台节段包括平台本体及安装在所述平台本体下方的行走机构;每一所述插接机构包括与所述平台本体连接的柔性壳体及设置在所述柔性壳体内的机械卡盘,每一所述机械卡盘上设有可相互扣合的卡扣;所述插接机构包括螺纹导杆,所述机械卡盘与所述螺纹导杆螺纹连接;所述插接机构进一步包括张力控制器,所述张力控制器包括耦合顶针、耦合电机、机械挡块及弹簧;所述耦合顶针凸出于所述柔性壳体的端面并触发所述耦合电机,所述机械挡块设置在所述螺纹导杆的一侧且受所述耦合电机驱动在垂于所述螺纹导杆的长度方向上运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螺纹导杆上,一端与所述螺纹导杆固定连接,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机械卡盘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机构进一步包括收回机构,所述收回机构包括回收电机和拉线,所述拉线一端与所述回收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械卡盘连接,所述回收电机提供拉回所述拉线的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锂鑫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97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