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检测电路、电流采样单元、检测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与供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5793.7 | 申请日: | 201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3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但志敏;侯贻真;蔡金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L58/12;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检测 电路 电流 采样 单元 检测器 电池 装置 运载 工具 供电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检测电路、电流采样单元、检测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与供电装置,应用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高压检测电路包括:预充电路,用于通过外侧触点对外输出电池电能;处理器,用于采集所述外侧触点的实时电压。基于所述高压检测电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寄生电容值:导通所述预充电路;通过所述处理器采集所述外侧触点的至少三个实时电压;根据所述至少三个实时电压,通过所述处理器获得寄生电容值。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寄生电容值的大小判断是否可以导通主充电路,从根本上杜绝在寄生电容过大时导通主充支路,避免了主充回路中的开关损坏,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检测电路、电流采样单元、检测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与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车载电池的安全问题成为了阻碍电动汽车更快发展的问题之一。当车载电池通过主充电路与外接设备(比如充电桩)连接时,可能会由于存在过大的寄生电容而残生较大的脉冲电流,脉冲电流流过主充回路,若脉冲电流过大造成主充回路的开关损坏,将对车载电池造成持续冲击,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
目前,为了避免主充回路的开关损坏,一般是增加预充电路,由车载电池提前给寄生电容进行充电。当对寄生电容充电指定时间后(通常为200ms),认为寄生电容充满(寄生电容电压与车载电池电压相等),而后导通主充电路由外接设备为车载电池进行充电。
现有技术中,当由于充电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寄生电容过大时,在前述指定时间内寄生电容可能会无法被充满。若此时导通主充电路,难免会造成主充回路中的开关损坏,而进一步带来车载电池严重的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压检测方法及电路、电流采样单元、高压盒、电路板、检测器、电池装置、运载工具、供电装置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避免了主充回路的开关损坏,提高了车载电池的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流采样单元,包括:
预充电路,用于通过外侧触点对外输出电池电能,所述预充电路的内侧触点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预充电路包括预充开关以及预充电阻,所述预充开关、所述预充电阻在所述内侧触点与所述外侧触点之间串联;
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电池的电压值、所述预充电阻的电阻值,采集所述外侧触点的实时电压,并根据所述电池的电压值、所述预充电阻的电阻值以及所述实时电压获得寄生电容值,所述处理器中配置有模数转换器,所述模数转换器与所述外侧触点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压检测电路,包括:
预充电路,用于通过外侧触点对外输出电池电能;
处理器,用于采集所述外侧触点的实时电压,并根据所述实时电压获得寄生电容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电池的电压值以及预充电阻的电阻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至少三个所述实时电压,通过一阶全响应公式获得时间常数;
根据所述时间常数以及至少三个所述实时电压、所述电池的电压值、所述预充电阻的电阻值,通过基尔霍夫定律获得所述寄生电容值。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预充电路的内侧触点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外侧触点与所述处理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预充电路包括预充开关以及预充电阻,所述预充开关、所述预充电阻在所述预充电路的内侧触点与所述外侧触点之间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57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下载方法与应用下载系统
- 下一篇:多通道3D打印方法及3D打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