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3911.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7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凯;孔垂慈;王策;严心涛;高歌;曾海斌;高效天;王悦;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35/02;G01N35/04;G01N3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王舵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综合保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自动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其中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和试管旋转模块;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进样针和驱动进样针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样本混匀机构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上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方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面设有与试管适配的放置槽。本发明通过试管架的旋转运动和进样针在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实现自动进样;并通过试管绕自身中心轴的快速旋转来实现样本混匀的功能;通过清洗拭子来实现进样针的清洗功能,防止交叉污染;通过条码扫描器完成对样本信息的扫描、登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析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进样过程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生化分析的必要环节。目前大部分的医院和科研机构还是采用人工进样和换样的方式,不仅导致实验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还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市场上现存的自动进样装置大都是根据特定的仪器进行个性化设计的,通用性不强且价格昂贵,并且绝大部分的自动进样机构不具备样本混匀功能,导致整个进样设备无法完成需要混匀样本的进样,限制了自动进样设备的使用场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及进样方法,通用性强,并且在进样过程中实现了样本混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多孔自动进样装置,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进样模块和试管旋转模块;
所述进样模块包括样本混匀机构、进样针和驱动进样针沿竖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样本混匀机构包括外壳、驱动外壳沿竖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转动连接在外壳上的转动轴,以及驱动转动轴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转动轴上同轴固接有位于进样针正下方的升降杆,升降杆的上端面设有与试管适配的放置槽;
试管旋转模块包括试管架和驱动试管架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试管架上设有沿周向分布的若干试管支撑位,试管支撑位在竖直方向上位于进样针与升降杆之间。
本方案通过在试管架上的试管支撑位对试管进行支撑,通过第二电机带动试管架转动,使试管逐个转至进样针正下方,通用性强,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外壳向上移动,使放置槽对试管形成支撑,第一电机转动时,带动转动轴和升降杆旋转,利用试管与放置槽之间的摩擦力,使试管随升降杆转动,实现样本的混匀;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进样针向下移动至试管内,进行吸样即可。
作为优化,机架上还设有位于进样针与试管之间的清洗拭子。本优化方案通过在进样针与试管之间设置清洗拭子,在进样针进入试管吸样之前和吸样结束后对进样针进行清洗,防止交叉污染。
作为优化,机架上固接有沿竖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第一直线导轨上滑接有第一滑块和位于第一滑块下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固设有安装所述进样针的进样针固定座,第二滑块上固设有安装清洗拭子的清洗拭子支架;清洗拭子支架上固接有第二弹簧支架,机架上固接有位于第二弹簧支架上方的第一弹簧支架,第一弹簧支架通过弹簧与第二弹簧支架连接。本优化方案将进样针固定座和清洗拭子支架安装在位于同一直线导轨的两个滑块上,保证了进样针在上下移动时经过清洗拭子,避免进样针移动偏斜而无法被清洗的情况,通过设置弹簧,使清洗拭子支架可以随进样针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并且在进样针向上回移的时候,通过弹簧的作用使清洗拭子支架和清洗拭子复位。
作为优化,进样针与进样针固定座连接的底部设有橡胶密封塞。本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橡胶密封塞,提高了进样针与进样针固定座连接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济南国科医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39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