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及隧道窑碳化窑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2699.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6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观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观德 |
主分类号: | C10B53/02 | 分类号: | C10B5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郑双根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丽***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 隧道窑 碳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及隧道窑碳化窑车,它是将载有坯料的碳化窑车在隧道窑内移动,每次在隧道窑内的不同区段停留若干时间,停留时,利用设置在碳化窑车两端的伸缩门进行密封,使坯料被隔离在隧道窑的一个密封区间内,通过控制各个区段的密封区间的温度以控制坯料的碳化过程,从而实现可控的碳化过程。本发明可以利用窑车上的伸缩门对窑车两端进行密封,以替代两个阻隔门,不需要在隧道窑上开设用于升降阻隔门的槽口,可以大幅降低烟气外泄的可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窑碳化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及隧道窑碳化窑车。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制炭窑大多只有单个烧制室,烧制的时候每个烧制室只能放置一个单元的碳棒毛坯,由人工将碳棒毛坯放进烧制室,烧制完成后,待碳棒在烧制室内冷却后,再由人工从每一个烧制室内取出成品碳棒,整个过程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不高。而且,这种粗放原始的制炭设备及制炭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能源的一种浪费:炭化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气体会白白流失,炭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也无法回收利用。
基于此,本申请的发明人于2014年发明了一种隧道式碳化炉,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专利号为CN201410468051.7,它是将多个燃烧室串接成隧道,各个燃烧室之间用升降的阻隔门进行隔离,使胚料在燃烧隧道中移动穿过温度不同的燃烧室,使胚料变相地实现逐渐升温炭化的过程。但是,升降式的阻隔门(分节多段式的升降密封门),需要在窑体上方开设较大的槽口,槽口部分的密封性能很难得到保障,在对外升高时会导致烟气泄漏,不环保、而且造价成本高、工程繁锁、耗时较长。这种隧道窑炭化炉经过多年使用后,发现原来窑车釆用中间链条与齿结合运动行进,链条在高温及强劲拉力作用下会被拉长,齿轴窑内高温环境下还会湾曲,因此在生产过程经常出齿链脱离。而隧道窑较长且密封,无法人工故障修理,发现一节故障需要全线停产,而且需要把十节或者几十节正在热解时的原材料全部绝氧密封半个月,全部灭火冷却、再把整个窑内原料清出,再人进去检查维修,维修成本也极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及隧道窑碳化窑车。它可以利用窑车上的伸缩门对窑车两端进行密封,以替代两个阻隔门,不需要在隧道窑上开设用于升降阻隔门的槽口,可以大幅降低烟气外泄的可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其特点是:将载有坯料的碳化窑车在隧道窑内移动,每次在隧道窑内的不同区段停留若干时间,停留时,利用设置在碳化窑车两端的伸缩门进行密封,使坯料被隔离在隧道窑的一个密封区间内,通过控制各个区段的密封区间的温度以控制坯料的碳化过程,从而实现可控的碳化过程。碳化窑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长度,也可以采用多节窑车单元串接而成,伸缩门设置在最前端和最后端即可。
上述的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中,所述隧道窑的各个区段分别连接有气体回收管道,用于回收废气、热解燃气或热空气。由于各个区段的温度不同,其坯料所进行的反应阶段不同,不同阶段分别产生废气、热解燃气和热空气,收集后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利用或处理。
前述的自隔离式隧道窑碳化方法中,所述碳化窑车两侧设有的传动齿阵列,隧道窑上设有与传动齿阵列相配合的多个旋转拨盘,每个旋转拨盘通过转轴穿过隧道窑后与动力机构相连,通过旋转拨盘带动碳化窑车在隧道窑内行进。这个传动方式可以替代以前的链条传动方式。
实现前述方法的带伸缩门的隧道窑碳化窑车,其特点是:包括窑车车体,所述窑车车体前后两端均设有外扩式伸缩门。外扩式伸缩门向外扩张时,与隧道窑的窑壁接触,形成一段密封,使窑车内的胚料被密封在一个封闭腔体里,作为隔离出来的燃烧室。
上述的带伸缩门的隧道窑碳化窑车中,所述外扩式伸缩门包括主门板,主门板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垂直运动的纵向外扩门板,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水平运动的横向外扩门板。
前述的带伸缩门的隧道窑碳化窑车中,当需要从隧道窑侧壁进行推杆操作时,所述纵向外扩门板上连接有垂直的导杆,导杆穿过导套后与一个连杆铰接,连杆另一端铰接至水平方向的推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观德,未经李观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2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作模具钢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桩预埋声测管疏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