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1368.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8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郭彪;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636 | 分类号: | H01M50/636;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01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 电池 钢珠 夹具 托盘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圆柱电池注液领域的一种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机构,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有基块,基块的横向侧面上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圆柱电池的第一槽口,第一槽口的外侧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框体;框体的横向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一挡板,框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横向转动的侧夹组件,侧夹组件与第一挡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本发明通过侧夹组件可实现对于圆柱电池的快速装夹,通过调节组件和联动组件,可快速满足圆柱电池的姿态调整需求,且基块侧面的第一槽口大于等于两个时,可以采用圆柱电池单体独立、多位置联动的模式,满足装载可拓展性需求。本发明实施效果明显,能够切实有效满足各项需求指标,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柱电池注液领域,具体是一种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机构。
背景技术
动力锂电池的生产,注液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注液后的注液孔密封品质,涉及到电池的使用安全以及产品使用寿命,不容忽视。
目前注液孔封堵的办法为焊密封片或者封钢珠,圆柱电池的注液孔位于其顶部轴向面,空间狭小,不适合焊密封片的方式;又由于封钢珠设备价格区间较低,而密封铝片加密封钉价格高于钢珠;目前圆柱电池普遍采用封钢珠的作业模式。
由于圆柱电池的形状特点,圆形不利于定位、电池周转后注液孔位置会变动,要求电池在封钢珠前必须进行注液孔位置一致性调整。而圆柱电池普遍单体容量小,达到同样产能需要较方型电池高的多的PPM。圆柱电池的上述特点要求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具有快速定位、夹紧能力;具有方便电池姿态调整的实用考量;具有夹具托盘装载电池的可拓展性。但是实际应用中的夹具托盘,仅仅满足单体的夹紧,普遍不具有定位功能,更难以进行多电池的同时姿态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圆柱电池封钢珠夹具托盘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有基块,所述基块的横向侧面上纵向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容纳圆柱电池的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的外侧设有固定在底板上的框体;所述框体的横向外侧面上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框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横向转动的侧夹组件,所述侧夹组件与第一挡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地便于托盘在圆柱电池姿态调整时放松圆柱电池,所述底板上还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顶端沿高度方向活动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与侧夹组件之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调节组件下降时,侧夹组件横向向外转动松开圆柱电池的第一状态,以及调节组件上升时,侧夹组件向内侧转动抵压圆柱电池的第二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为了便于快速转换联动组件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所述调节组件与底板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侧夹组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横向表面开设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内部横向转动固定有侧夹滚轮。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为了便于对固定板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所述固定板的横向内侧面上固定有第二挡板。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为了便于拟合圆柱电池的圆柱侧面,所述侧夹滚轮的周向表面设有弧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弧线轮廓与圆柱电池的圆柱侧面吻合。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连杆、连轴以及球头销,所述连杆一端与调节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轴转动固定,所述连轴与侧夹组件之间通过球头销活动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所述调节组件从下到上依次包括滑块、下压块以及调节旋塞,所述滑块及下压块均滑动连接在所述立柱上,且所述滑块与所述连杆转动固定,所述下压块内壁上设有台阶结构,并在其内部设有固定在立柱顶部表面的限位螺钉;所述调节旋塞与所述下压块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