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359.1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6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兴荣;梁晓弘;吴希;张廷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7C9/25 | 分类号: | G07C9/25;G07C9/27;G06K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耿路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 人工智能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涉及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领域,将监控场所分割为多个监控区域,每个监控区域中均具有区域监控装置和区域识别装置,用户在监控区域中活动时,区域监控装置采集图像信息然后发送至区域识别装置,区域识别装置先根据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如果图像信息中为包含面部图像,则所述区域识别装置再次进行着装识别。本发明将着装识别与人脸识别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对于无法获得面部图像的监控场所来说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厂区、单位等生产经营场地中都安装有监控系统,以记录发生的一切事件信息。在一些对信息保密要求较高的场所,例如生物研究实验室、生产研发单位,不仅需要安装监控系统,而且需要在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身份识别,以预防不法人员进行信息窃取等行为。
目前基于视频监控信息的身份识别主要依靠人脸识别技术,通过采集视频信息中的人脸图像,以判断监控对象的身份是否合法。
然而,在大多数需要身份识别的场合中,并不能采集到有效的人脸图像,例如监控对象穿戴有口罩、面罩等防护设备,此时依靠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则无法保证识别的准确性,导致安全防范效果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包括门禁装置、区域监控装置和区域识别装置,所述门禁装置安装在监控场所的每个出入口处,所述区域监控装置和区域识别装置位于监控场所内每个监控区域中;
所述门禁装置用于识别从出入口进入的用户持有的射频卡的合法性,同时所述门禁装置也采集用户的状态图像,并将采集得到的状态图像发送至所述区域识别装置;
所述区域监控装置采集每个用户的图像信息,并将所述图像信息发送给区域识别装置;
所述区域识别装置在图像信息中搜索符合面部特征的区域,如果搜索到符合面部特征的区域,则将该区域中的图像提取出来并进行人脸识别;
如果所述图像信息中不存在符合面部特征的区域,则所述区域识别装置将所述图像信息中的着装信息提取出来,将该着装信息与状态图像中的着装信息进行匹配,以进行着装识别。
本发明中的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将监控场所分割为多个监控区域,每个监控区域中均具有区域监控装置和区域识别装置,用户在监控区域中活动时,区域监控装置采集图像信息然后发送至区域识别装置,区域识别装置先根据图像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如果图像信息中为包含面部图像,则所述区域识别装置再次进行着装识别。本发明将着装识别与人脸识别相结合,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率,对于无法获得面部图像的监控场所来说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基于计算机的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2为门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区域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报警提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3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