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砷金精矿的整体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6777.3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0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王义凤;丁西耀;吕献华;徐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18 | 分类号: | C22B3/18;C22B3/04;C22B3/22;C22B11/08;C22B30/04;B01J20/26;B01D15/0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兴智翔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8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33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砷金 精矿 整体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砷金精矿的整体利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金矿进行破磨和酸化;(2)将经破磨和酸化的金矿进行细菌预氧化,在该细菌预氧化体系中加入砷吸附剂;(3)进行浓密处理,得到上浮层、清液和底流;(4)将底流进行中和与氰化浸出,进行金的回收;(5)从所述上浮层回收砷。对含砷金精矿中的砷能够选择性吸附且同时能够避免发生劫金行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是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含砷金精矿的整体利用方法,特别涉及从含砷金精矿、特别是含硫砷难处理金矿回收金并将砷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含砷金矿石如含砷金精矿公认是难处理金矿类型,但同时也是处理量最大、可回收经济价值最高的金矿石。我国含砷金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含砷金矿石处理的难点在于金矿物与含砷矿物(主要是毒砂)以及黄铁矿密切共生,金以微细粒状分布,常被包裹在毒砂和黄铁矿中,或存在于其单个晶体之间,造成金的选别难度增大,同时金精矿中含砷量高,金的回收率低,也不利于后续的冶金工作。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毒砂和含金硫化矿的分选进行了大量研究,含砷金矿浮选分离是含金硫化矿与砷矿物浮选分离的主要体现。毒砂与含金硫化矿物分选的研究重点在于浮选药剂的选择与浮选工艺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对金的选矿方法主要有重选法、混汞、浮选、氰化法,此外还有磁选、电选等,但最重要的是前四者,并多采用多种联合方法或是选冶联合流程以提高金回收率及品位。氰化法属于湿法冶金工艺,由于其经济效益好,工艺成熟和矿石适应性广等优势而成为目前黄金生产的主流方法。
目前很多研究和实践都集中在利用生物冶金技术来处理金矿,尤其是含硫砷难处理金矿,强化细菌氧化含硫砷金矿,寻找强化浸出的方法,将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步骤。金属矿物的浸出速度和浸出介质中细菌的浓度成正比,提高矿物的浸出速度,其必要条件是确保细菌快速生长繁殖。在细菌浸出含硫砷难处理金矿过程中要做到这一点的重要条件就是降低浸出液中砷的毒性物质As3+和As5+、特别是毒性特别强的As3+,给细菌提供一个快速繁殖的良好环境。
CN102943175A公开了一种强化含砷金矿细菌预氧化的方法,有两种添加剂(添加剂分别为硝酸银和硫酸铁或硝酸铁),应用时配成缺氯9K溶液,使溶液中Ag(I)和Fe(Ⅲ)的浓度分别达到0.005~0.05g/L和1~10g/L,然后将含砷金矿配加到该溶液中,最后接一定量的菌液到该体系中进行细菌预氧化。在Ag(I)和Fe(Ⅲ)协同作用下,含砷金矿的细菌氧化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且氧化时间大幅缩短。
CN1118378A公开了利用细菌对难选冶含金矿石或精矿预氧化,氧化后的残渣用常规的氰化法提金的一项新技术,细菌是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主的混合菌,氧化时矿浆浓度20-40%,温度30-45℃,用OK培养基,氧化1-4天,之后用常规的氰化法提金,金回收率可达90-95%。
CN101070566A公开了一种含有原生硫化物包裹金的氰化尾矿提金工艺方法,首先利用浮选方法分离富集氰化尾矿中含有包裹金的原生硫化物,然后将含包裹金的硫化物精矿在塔式磨浸机中超细磨,超细磨后进入强化碱浸搅拌槽进行碱性常温常压强化预氧化,预氧化完成后往矿浆中加入CaO乳调浆,调浆后进入氰化浸出作业,高效提金。
CN102560110A公开了一种低品位难选冶含金矿石或精矿生物预氧化处理工艺,它是将低品位难选冶金精矿裹到支撑矿石颗粒表面,经过生物堆浸预氧化,对渣进行水洗筛分,大颗粒的返回补充支撑物料,将包裹金精矿预氧化渣进行氰化提金的一种新工艺,细菌主要是以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螺旋菌为主的混合菌,温度为30-45℃;精矿粒度为80~400目,支撑矿石粒度10-30mm,精矿包裹厚度<2mm;预氧化周期30~90天,预氧化率提高到50-70%,金回收率达到8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一元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