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密封圈的双壁波纹管材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3732.0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双全;吴少明;郝洪波;王贝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K13/04;C08K3/30;C08K3/04;C08K7/14;C08K3/34;C08K3/22;C08K7/06;C08L55/02;B29D23/00;F16L9/12;F16L2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贺理兴 |
地址: | 61123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密封圈 波纹 管材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管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密封圈的双壁波纹管材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原材料,聚氯乙烯树脂50~150份;聚乙烯树脂50~150份;纳米材料10~30份;颜料0.5~5份;无铅稳定剂2~20份;加工助剂1~20份;润滑剂1~5份,抗氧剂0.5‑5份,光稳定剂0.5~2份,增容剂1‑25份,抗冲击改性剂1~15份,增强剂1~15份,偶联剂0.5~10份,将各原材料混合,挤出成型,得到管材;注塑成型,得到承口增强套管;将承口增强套管套入承口部的外壁,将密封圈安装扩口模芯上,冷却,得到预制密封圈管材。本发明的波纹管材的环刚度高,综合强度高,承口和插口的安装效率高,密封性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密封圈的双壁波纹管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波纹管有一体成型波纹管和缠绕成型波纹管两种,其中一体成型波纹管主要为PVC波纹管、PE波纹管、PP-UH波纹管等,而缠绕成型波纹管有钢带缠绕增强波纹管,PE缠绕波纹管,加筋缠绕波纹管等。无论是一体成型还是缠绕成型的波纹管,波纹管的承口与波纹管的插口都是通过密封圈来密封连接。而对于大口径波纹管来说,安装密封圈时的难度大,安装效率低,并且当密封圈安装不正时,容易出现渗漏。而各种波纹管材的承口布的环刚度均较管材本体环刚度低,如PE波纹管和PP-UH波纹管承口和插口环刚度只有SN1-2。对于PVC-UH给水、排水管材,由于是实壁管材,可以在承口部预制密封圈,生产难度低,但对于波纹管,其承口、插口壁厚都较薄,直接生产预制密封圈的难度较大。
并且,现有的波纹管材使用过程中,承口和插口连接处是最薄弱的环节,当地基沉降时,会导致承口、插口变形,经常渗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密封圈的双壁波纹管材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管材的承口部设置预制密封圈,提高管材的环比刚度、抗冲击韧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密封圈的双壁波纹管材,包括以下原材料,以重量份数计为:
聚氯乙烯树脂50~150份;聚乙烯树脂50~150份;纳米材料10~30份;颜料0.5~5份;无铅稳定剂2~20份;加工助剂1~20份;润滑剂1~5份,抗氧剂0.5-5份,光稳定剂0.5~2份,增容剂1-25份,抗冲击改性剂1~15份,增强剂1~15份,偶联剂0.5~10份。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树脂的密度0.930~0.965g/cm3,熔融指数≤0.5g/10min,屈服强度≥24MPa,断裂伸长率≥350%,氧化诱导时间>30min。其中,熔融指数为190℃/5.0kg下的熔融指数,氧化诱导的温度为200℃。
进一步地,所述聚氯乙烯树脂的表观密度≥0.45g/cm3,粘数90~100ml/g,白度(160℃,10min后)≥74%,热稳定时间不低于4分钟,残余VCM≤1.0mg/kg,100g树脂增塑剂吸收量≥19g,聚合度700~900,K值55-60。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材料为活化处理的硅灰石、碳酸钙、滑石粉、云母、硫酸钡、钛白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颜料为二氧化钛、炭黑、群青、太青蓝、红色颜料、紫色颜料、黄色颜料、灰色颜料、褐色颜料、咖啡色等颜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稳定剂为无铅类稳定剂,例如:钙锌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稀土稳定剂。
进一步地,所述光稳定剂为二苯甲酮,苯钾酸酯,苯丙三唑,水杨酸酯,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盐,硫代双酚,磷酸单酯镍,受阻胺、氧化锌、氧化铁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混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加工助剂为丙稀酸脂类高分子共聚物或邻苯二甲酸二异辛脂或聚乙烯接枝氯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为亚磷酸抗氧剂,硫酸抗氧剂,酚类抗氧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康泰塑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37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