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藏润湿性改善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2737.1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虞建业;吕红梅;王彪;黄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6/14 | 分类号: | C08F216/14;C08F226/10;C08F212/12;C08F226/06;C08F212/08;C09K8/5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文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16 | 代理人: | 王炜 |
地址: | 100027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藏 润湿 改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润湿性改善剂及其制备方法,其以亲水不饱和单体、含氮杂环不饱和单体、疏水不饱和单体和相转移剂及溶剂合成一种油藏润湿性改善剂。本发明适用于温度105℃以内低渗特低渗油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添加到三次采油技术中现有的驱油剂中,润湿性改善剂吸附于岩石,改善油藏润湿性,提高原油增溶能力,能够适当调整流度比,使油藏“透油阻水”,提高驱油、吞吐效率,解决常规水驱、聚合物驱、表活剂吞吐等技术换油比低、现场液体配置复杂的难题,室内物模实验换油比可提高10%~1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藏润湿性改善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是提高石油采收率中最有效的一种手段,经过20多年研究与实践,中国化学驱的技术与规模等方面已排在世界前列,中高渗透率油藏聚合物及表活剂驱能提高采收率10%。三次采油技术使用的驱油剂主要有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两大类,利用水溶性聚合物强的增粘能力,在油藏中增加驱替相粘度,改善流度比,调节地层渗透率,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利用表面活性剂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通过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进而起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经过多年油藏开采后,我国大部分油田原始油藏的总体采出程度只有40%左右,与此同时,随着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低渗、特低渗油藏被发现,但低渗、特低渗油藏的开采难度巨大、开采效益都不及常规油田,如何利用好低渗、特低渗油藏中的剩余原油成为了关系我国经济能否继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低渗透、特低渗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油层岩石的润湿性和体系间界面张力作为驱油过程中涉及的两个重要参数,对原油在地下的分布、流动以及开采程度发挥着关键作用。刘中云等2000年在《润湿性对采收率及相对渗透率的影响》中通过水驱实验证明亲水岩石采收率高于亲油岩石,而弱亲水岩石采收率最高,中性润湿性次之。姚凤英等认为将亲油油藏润湿性转变为亲水或中性润湿,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刘建英等2001年在《安塞特低渗透油藏表面活性剂驱油先导研究》中优选了相应复合驱油剂,该驱油剂对于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较强,同时具有较强的乳化活性。吴天江等2009年在《低渗透率岩石润湿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中认为油水流度比和毛细管压力是低渗透岩心润湿性影响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亲水岩石流度比大于亲油岩石,亲水性对提高采收率有利。强亲油孔隙壁面对原油有较强的附着张力使复合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不能完全活化残余油,因而采收率很低,岩石亲水性增强时采收率则逐渐提高。党海龙2017在《鄂尔多斯盆地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渗吸驱油研究》认为润湿性是影响渗吸驱油的最主要因素,岩石越亲水,驱油动力增加,驱油效果越好;边界条件对渗吸驱油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改变了渗吸接触面积,渗吸接触面积越大,渗吸效果越好;黏度对渗吸的影响较大,随黏度的降低渗吸效果明显变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7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