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8175.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5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03 | 分类号: | H04L12/403;H04L12/40;H04L1/16;G06F13/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冯小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识别 设备 延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及系统,包括:开始进行轮询时,主设备向第一级从设备发送轮询报文;轮询报文包括:获取第一级从设备的地址信息请求和第一级从设备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第一级从设备接收轮询报文,对轮询报文进行处理,并向主设备返回回复报文;主设备接收回复报文,对回复报文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执行相应的轮询方案。本发明不需要人工设置从设备的地址,给施工带来便利,主设备不需要保存从设备的及从设备的地址,可自动识别从设备及从设备的数量,无延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口通信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UART(即串口)串行总线在电子工业产品中应用很广泛,常用的使用方式是:总线上挂有一台主设备,多台从设备,主设备保存有从设备的台数及每台从设备的地址。工作时,根据从设备地址通过轮询的方式获取从设备的信息,然后再由主设备汇总处理。
串口总线在上述的工作方式中,主设备发出的报文,所有的从设备都能收到;同时,主设备也能收到所有从设备回发的报文。根据常规串口总线本身的特性可知,总线上任何一台设备(主设备)发送报文,其它设备(从设备)均能收到,因此,从设备只能通过报文里带有的设备地址与自己的设备地址(人为设定)来匹配,才能确定该报文是否是发给自己的,如果是发给自己的,才响应。所以,挂在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都必须配置一个独一无二的地址,才能被正确识别。然而,配置这些地址往往会给施工人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并且很容易出错,比如地址重复、设置错误等。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件很烦琐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自动识别从设备的无延时轮询方法,包括:
开始进行轮询时,主设备向第一级从设备发送轮询报文;所述轮询报文包括:获取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地址信息请求和所述第一级从设备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
所述第一级从设备接收所述轮询报文,对所述轮询报文进行处理,并向所述主设备返回回复报文;
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回复报文,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执行相应的轮询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级从设备接收所述轮询报文,对所述轮询报文进行处理,并向所述主设备返回回复报文包括:
所述第一级从设备接收到所述轮询报文后,对所述轮询报文进行解析,以提取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地址信息请求和所述第一级从设备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
根据所述地址信息请求和所述第一级从设备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生成自身的地址信息、自身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以及轮询结束标识符;
将所述自身的地址信息、自身发送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以及轮询结束标识符形成回复报文,将所述回复报文发送给所述主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设备接收所述回复报文,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执行相应的轮询方案包括:
所述主设备接收到所述回复报文后,对所述回复报文进行解析,以获得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地址信息、第一级从设备的相邻报文的延时时间以及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
根据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执行相应的轮询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执行相应的轮询方案包括:
若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为1,则结束本次轮询;若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为0,则继续轮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所述第一级从设备的轮询标识符为0,则继续轮询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