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6072.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48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戚金业;高岩;张红星;李俊海;刘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4 | 分类号: | B24B33/04;B24B33/08;B24B33/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靖 |
地址: | 150046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消除 汽轮机 转子 轴颈 跳动 装置 | ||
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珩磨装置,本发明为解决如何最小量消除轴颈跳动的超差问题,所述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包括壳体、衬套、纵杆和多个夹块组件,壳体套装在衬套上,多个夹块组件沿圆周方向安装在衬套的内壁,纵杆与壳体的外壁转动连接。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转子轴颈跳动的最小量去除,尽量避免了照配轴瓦带来成本和周期的增加;本发明可以使轴颈的表面加工质量大大提高,可达到Ra0.6。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便于大范围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珩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轮机转子加工中由于设备、刀具、工件状态、加工方式等一种或几种原因造成加工后的转子轴颈跳动超差,这直接影响到汽轮机组的转动轴系的稳定性,因此,跳动超差必须消除,大型卧车的磨削用的抛光机为砂带结构,砂带磨削为柔性加工,只能做仿形加工,只能提高轴径的表面光洁度,不能消除轴颈跳动,通常是通过最小量车削消除,但是车削必须加工去除量在0.05mm以上,因为小于这个去除量就会压不住刀,造成加工表面光洁度非常差,远远达不到图纸要求的表面加工质量,转子轴颈公差一般在0.05mm因此必须会造成尺寸超差,照配轴瓦,造成成本增加,周期延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如何最小量消除轴颈跳动的超差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所述一种用于消除汽轮机转子轴颈跳动超差的珩磨装置包括壳体、衬套、纵杆和多个夹块组件,壳体套装在衬套上,多个夹块组件沿圆周方向安装在衬套的内壁,纵杆与壳体的外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是由上半壳体和下半壳体组成的圆环体,上半壳体的一端通过螺栓与下半壳体的右端连接,上半壳体的另一端通过螺销钉与下半壳体的左端连接,纵杆的一端与所述螺销钉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一管状柄和第二管状柄;下半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三管状柄和第四管状柄。
进一步地,上半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倒T键槽;下半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倒T键槽。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是由上半衬套和下半衬套组成的圆环体,上半衬套的内壁和下半衬套的内壁均设有缺口槽。
进一步地,上半衬套的外壁和上半壳体的内壁连接,下半衬套的外壁和下半壳体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上半衬套的外壁设有与第一倒T键槽配合的第一倒T键;下半衬套的外壁设有与第二倒T键槽配合的第二倒T键。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夹块组件包括矩形块体和多个止动螺栓,矩形块体的一端嵌装在缺口槽内并通过螺栓固定,矩形块体的另一端开有用矩形槽,矩形槽的两个侧壁设有多个贯通的螺孔,止动螺栓插装在螺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上半壳体的外壁上端设有连接吊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转子轴颈跳动的最小量去除,尽量避免了照配轴瓦带来成本和周期的增加;
2、本发明可以使轴颈的表面加工质量大大提高,可达到Ra0.6。
3、本发明结构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成本低,便于大范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