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3376.4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林 |
主分类号: | G05B19/404 | 分类号: | G05B19/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保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4 | 代理人: | 尹莹莹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控机床 智能 制造 数据 误差 校正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属于机床技术领域。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应用于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方法,包括: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校正机构,所述的壳体顶端设置成开口,壳体一侧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风扇,所述的校正机构顶部设置有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外接电源,所述的数控机床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工的刀具,数控机床侧面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仪、第二激光测距仪,本发明通过智能传感器收集误差数据并由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误差分析得出准确的误差三维坐标,随后通过控制触摸屏输入三维坐标通过校正机构进行误差校正,保证了数控机床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数控机床进行长时间工作后,数控机床内的零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产生磨损,造成精度降低,数控机床的输出位置会产生微小误差,但数控机床进行的是高精度作业,误差的产生造成精度降低,不利于数控机床进行高精度生产作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数控机床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误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及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智能传感器感应数控机床内的直线位移、角位移、速度、压力、温度变化并将变化数据传输至控制触摸屏内的有限元分析软件,第一激光测距仪和第二激光测距仪将测得的x轴y轴z轴误差数据传输至有限元分析软件;
S2、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以变化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并根据时间变化绘制出各数据变化曲线,分析出那些数据变化进行误差抵消,安歇数据造成外在表现误差,并计算出误差三维坐标;
S3、通过控制触摸屏输入误差数据三维坐标并控制校正机构进行校正;
S4、液压缸带动升降板竖直方向上运动,升降板带动x轴校正组件、y轴校正组件和数控机床同步运动,进行z轴误差校正;
S5、第二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丝杆带动第二滑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二移动板位移并进行x轴方向上的误差校正;
S6、第一电机启动并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丝杆带动第一滑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一移动板位移并进行y轴方向上的误差校正。
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装置,应用于一种数控机床智能制造数据误差校正方法,包括:壳体,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的校正机构,所述的壳体顶端设置成开口,壳体一侧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内匹配设置有风扇,所述的校正机构顶部设置有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外接电源,所述的数控机床一侧设置有用于加工的刀具,数控机床侧面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仪、第二激光测距仪,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仪位于刀具正上方,所述的第一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刀具在z轴方向上的误差,所述的第二激光测距仪位于刀具一侧,第二激光测距仪用于测量刀具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的误差,所述的数控机床一侧设置有控制触摸屏,数控机床底部设置有弹性布料,所述的弹性布料与壳体开口端连接,弹性布料用于封闭数控机床底部与壳体顶部开口之间的孔隙;
所述的校正机构包括设置于壳体内腔底部的z轴校正组件、活动设置于z轴校正组件顶部的x轴校正组件、活动设置于x轴校正组件顶部的y轴校正组件,所述的y轴校正组件与数控机床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z轴校正组件包括竖直设置于壳体内腔底部的液压缸,所述的液压缸顶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升降板,所述的升降板与x轴校正组件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林,未经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3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测绘仪用车
- 下一篇:一致性催化剂的批量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