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套电缆硫化时阻水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3699.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2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卢兴华;胡斌;黄自学;何世洪;罗绍武;谢海顺;习有建;房跃斌;王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电缆集团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32;H01B1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李正 |
地址: | 650503 云南省昆明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硫化 时阻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橡套电缆硫化时阻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待硫化产品选择对应的牵引线,将待硫化产品的50~60%去除端头,得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将牵引线的50~60%去除端头,得剩余牵引线端头;将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和剩余牵引线端头进行交叉编制,形成接头;将接头进行捆扎后缠绕胶带,得到包覆接头;在包覆接头表面挤制包覆层。本发明通过将待硫化产品和牵引线的部分端头去除,然后将剩余端头进行交叉编制和捆扎,并缠绕胶带,最后挤制包覆层,挤制的包覆层经过硫化定型,阻止了外部水蒸汽进入电缆内部的空隙,且在硫化过程中未出现接头断裂的现象。实施例结果显示,每千米电缆导体产出绝缘线芯995m,损耗仅为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橡套电缆硫化时阻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橡套电缆是由多股细铜丝为导体,外包橡胶绝缘和橡胶护套的一种电缆。其中,橡胶绝缘和护套的生成通常采用饱和蒸汽连续硫化工艺,使挤制橡胶绝缘或护套的线芯或电缆,通过连续压力蒸汽管,在高温蒸汽中进行硫化。但是,因牵引线与电缆导体或成缆线芯的接头处的绞合导体间、成缆线芯间、导体与绝缘层间、缆芯与护套间均存在间隙,加上硫化蒸汽压力高,极易造成在硫化过程中,压力蒸汽从间隙浸入电缆内部并纵向延伸,导致电缆进水,进而影响电缆质量。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采用压接阻水套管的方法来阻止硫化时电缆进水。该方法是将阻水电缆和生产电缆分别剔除部分导体后,再将剩余导体以“编麻花”的方式编制,然后通过金属空管将阻水电缆和生成电缆的两端压接,并在金属空管的中心填充硅橡胶。该方法通过将金属空管的两端进行压制,同时填充其中的硅橡胶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硫化,体积膨胀,进而使得金属空管内部形成了密闭空间,最终使得硫化时的水蒸汽无缝可去,但由于金属空管两端均需要进行压制,只要任意一端的压制效果不理想,都会导致接头挣断。并且,采用该方法需要根据成品电缆的规格制造相应的金属空管,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橡套电缆硫化时阻水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避免了橡套电缆硫化时水蒸汽的进入,同时形成的接头不会断裂,且生产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橡套电缆硫化时阻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待硫化产品选择对应的牵引线:当所述待硫化产品为电缆导体时,所述牵引线为绝缘线芯;当所述待硫化产品为成缆线芯时,所述牵引线为橡套电缆;
以待硫化产品中的总线数计,将所述待硫化产品的50~60%去除端头,得到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以牵引线中的总线数计,将所述牵引线的50~60%去除端头,得到剩余牵引线端头;所述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和剩余牵引线端头均为裸露的导体;
2)将所述步骤1)得到的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和剩余牵引线端头进行交叉编制,形成接头;
3)将所述步骤2)得到的接头进行捆扎后缠绕胶带,得到包覆接头;
4)在所述步骤3)得到的包覆接头表面挤制包覆层。
优选地,当所述步骤1)中的待硫化产品为电缆导体时,所述牵引线的外径为7~20mm。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牵引线中的绝缘线芯的50~60%去除端头后还包括:将未去除端头的绝缘线芯的端头部分去除包覆层,得到剩余牵引线端头。
优选地,当所述步骤1)中的待硫化产品为成缆线芯时,所述牵引线的外径为25~60mm。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待硫化产品中的成缆线芯的50~60%去除端头后还包括:将未去除端头的成缆线芯的端头部分去除包覆层,得到剩余待硫化产品端头;所述牵引线中的橡套电缆的50~60%去除端头后还包括:将未去除端头的橡套电缆的端头部分去除包覆层,得到剩余牵引线端头。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牵引线的长度为120~16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电缆集团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电缆集团昆电工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6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凝器
- 下一篇:制冷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