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1601.2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01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付凯;于晓波;王威;梁园;李清瑞;王旭明;谌启发;崔志强;罗章波;黄新连;何明华;邱浩;赵超峰;王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0 | 分类号: | E21F1/00;E21F1/04;E21F5/00;E21F5/04;E21F17/06;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新知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7 | 代理人: | 马军芳;张艳 |
地址: | 1026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断面 矩形 隧道 结构 | ||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隧道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该隧道结构包括车行隧洞、管廊、隧道机房、排烟风井以及隧道排烟系统;管廊包括排烟风道和电缆通道;在电缆通道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防火板;隧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横向排烟管、与横向排烟管一一对应的排烟效率提升装置、风井端排烟装置以及控制装置;横向排烟管沿车行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安装于车行隧洞的顶部;排烟效率提升装置安装于排烟风道内,并与对应的出烟口连通。该隧道结构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能提高排烟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通风排烟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超长水下隧道具有距离长、断面大、火灾危险性高等特点,给隧道通风排烟系统的设置带了极大困难。超长水下隧道的通风排烟系统通常采用重点排烟方式。隧道横断面一般采用两孔一管廊的结构,两侧孔为车行隧洞,中间管廊从上至下分为四层,依次为排烟风道、电缆通道、安全通道和机电设备空间、以及管道布置空间。同时,重点排烟系统应考虑各专业设备洞室及管线预留预埋、人员疏散通道在横断面中的布置。隧道横断面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重点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
现有隧道在车行隧洞的顶部通过二次砌筑方式形成混凝土排烟风道,由于浇筑混凝土排烟风道需要抬高隧道顶板的高度,导致施工难度大和增大土建成本;同时,管廊内的电缆通道也采用混凝土结构形成,电缆通道的安装检修高度要求不小于1.8m,同样需要增加隧道高度,导致加大隧道建设成本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隧道具有施工难度大和建设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该隧道结构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并能提高排烟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横断面为矩形的隧道结构,该隧道结构包括车行隧洞、管廊、隧道机房、排烟风井以及隧道排烟系统;所述管廊包括顶部的排烟风道和邻接于所述排烟风道底部的电缆通道;在所述电缆通道的底部安装有可拆卸的防火板;
所述隧道排烟系统包括多个横向排烟管、与所述横向排烟管一一对应的排烟效率提升装置、风井端排烟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多个所述横向排烟管沿所述车行隧洞的长度方向间隔地安装于所述车行隧洞的顶部;所述横向排烟管沿所述车行隧洞的宽度方向设置,一端封闭、且另一端设有与所述排烟风道连通的出烟口,并在底部设置有多个进烟口;
所述排烟效率提升装置安装于所述排烟风道内,并与对应的出烟口连通;
所述风井端排烟装置固定安装于连通所述排烟风井与所述排烟风道的所述隧道机房内;
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排烟效率提升装置和所述风井端排烟装置的启闭。
优选地,所述电缆通道与所述排烟风道之间通过混凝土板隔开;
在所述混凝土板的底部通过吊杆吊装有轻钢龙骨吊架,并且所述轻钢龙骨吊架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所述车行隧洞和所述管廊之间的隔墙上;
所述防火板卡接于所述轻钢龙骨吊架上。
优选地,所述横向排烟管等间隔地吊装于所述车行隧洞的顶部,并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横向排烟管之间的间距为10m~150m;
所述横向排烟管为金属圆形风管,在所述横向排烟管底部设置有与所述车行隧洞中每条车道一一对应的排烟口。
优选地,在所述排烟风道与所述车行隧洞之间的隔墙上设置有与所述横向排烟管一一对应的通孔,在每个所述通孔内安装有一个常闭型电动排烟阀,所述常闭型电动排烟阀用于控制所述横向排烟管与所述排烟风道之间的通断;
所述常闭型电动排烟阀与所述排烟效率提升装置串联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常闭型电动排烟阀与所述排烟效率提升装置进行联锁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6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