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0783.1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4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符益知;郑红艳;申奥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金信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52 | 分类号: | B63C11/52;B63G8/24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李西宝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航行 | ||
一种水下航行器,包括尾段(1),与尾段(1)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2),第一段壳体(3),第二段连接件(4),第二段壳体(5),第三段连接件(6),第三段壳体(7),与第三段壳体(7)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8),与第四段连接件(8)连接的充气装置(9)和气嘴(10),头部段(11),压力传感器(12),第一限位卡槽(13)和第二限位卡槽(14),第一卡簧槽(15),第一限位卡簧(16),第二卡簧槽(17),第二限位卡簧(18),第二段壳体(5)设有通向第一卡簧槽(15)和第二卡簧槽(17)的通孔,与第一限位卡簧(16)和第二限位卡簧(18)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开片(1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航行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
背景技术
水下航行器通过自身携带能源以及各种探测设备完成海洋环境参数获取、海洋环境 监测、水下侦察和通信、水中目标探测和识别定位、水下目标搜寻等海洋探测活动。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水下航行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海洋工 程的发展热点,更进一步促进了自主无人水下航行器向智能化、集成化、精细化发展。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小型水下低速航行器因其成本低、结构简单,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应用时,其外形和尺寸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航行器的排水量 也受到了限制,航行器的负载质量也受到了限制,最终限制了航行器的设计指标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存放时体积 较小,使用时可提高排水量,从而提高设计负载质量的水下航行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航行器,包括尾段,近尾段端与所述尾段连接的第一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段连接件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一段壳体,与所述 第一段壳体内腔可滑动连接的第二段连接件,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二段连接件连接的第二 段壳体,与所述第二段壳体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三段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段连接件可滑 动连接的第三段壳体,近尾段端与所述第三段壳体的远离尾段端连接的第四段连接件, 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连接的充气装置和气嘴,与所述第四段连接件远离尾段端连接的头 部段,与所述头部段连接的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段壳体的二端分别设有第一限位卡槽 和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一段壳体远离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卡簧槽内 设有第一限位卡簧,所述第三段壳体的近尾段端内壁设有第二卡簧槽,所述第二卡簧槽 内设有第二限位卡簧,所述第二段壳体设有分别通向所述第一卡簧槽和第二卡簧槽的通 孔,还具有一端通过所述通孔分别与第一限位卡簧和第二限位卡簧可拆卸连接的卡簧涨 开片,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充气装置电信号控制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尾段与第一段连接件连 接处、第一段壳体与第一段连接件连接处、第一段壳体与第二段连接件连接处、第三段壳体与第二段壳体连接处、第三段壳体与第四段连接件连接处、头部段与第四段连接件 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槽和密封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本发明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充气装置方案之一,包括固定外筒,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内壁滑动连接、用于安装气瓶的运动筒,设置在所述运 动筒外表面上的V型槽,若干个与所述V型槽的位置相配合、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上 的弹珠安装孔,若干个分别置于所述弹珠安装孔内的弹珠,内壁与所述固定外筒的外表 面滑动连接、限制所述弹珠能否脱离V型槽的限位套,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和限位 套连接的拉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外筒和限位套连接的碳膜电阻,与所述固定外筒一 端连接的安装板,与所述安装板近运动筒一侧连接的回弹腔体,穿过回弹腔体与所述安 装板连接的刺针,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外筒和运动筒上的出气孔,位于所述固定外筒和 运动筒之间的压缩弹簧;所述限位套的内腔近安装板端具有限位凹台段和过渡到所述限 位凹台段的限位斜面段,限位斜面段使限位套的内腔直径逐渐增大,当弹珠与限位凹台 段接触时,弹珠脱离所述V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金信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沙金信诺防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