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柜积冰破除机构及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2320.0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1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溧水高新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1/06 | 分类号: | F25D2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海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郑凤姣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柜 积冰 破除 机构 使用方法 | ||
1.一种冰柜积冰破除机构,包括中间柱(1),所述中间柱(1)外侧面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板(2),且四个支撑板(2)以中间柱(1)轴心为参照环形排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柱(1)的底壁开设有弹射槽(3),中间柱(1)的顶壁开设有与弹射槽(3)连通的通孔(4),弹射槽(3)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弹射弹簧(5)的一端,弹射弹簧(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破碎块(6)的顶端,且破碎块(6)插接在弹射槽(3)内,破碎块(6)顶壁的挂环一上系有拉绳一(7),且拉绳一(7)依次穿过弹射弹簧(5)和通孔(4)并延伸至中间柱(1)的上侧,四个支撑板(2)上均设置有震荡机构(8),所述震荡机构(8)包括基柱(81)、震荡槽(82)、连通孔(83)、磁性环(84)、震荡弹簧(85)、震荡球(86)、连接绳(87)、拉绳二(88)和L形孔(89),所述支撑板(2)中部开设的孔内固定套接有基柱(81),基柱(81)的底端开设有震荡槽(82),基柱(81)的顶端开设有与震荡槽(82)连通的连通孔(83),震荡槽(82)的底壁粘接有磁性环(84)的上表面,磁性环(84)的下表面粘接有震荡弹簧(85)的一端,且震荡弹簧(85)位于震荡槽(82)内,震荡弹簧(85)内部的底端设置有震荡球(86),震荡球(86)的上表面通过三根连接绳(87)与震荡弹簧(85)的最低端一圈固定连接,震荡球(86)顶端的挂环二上系有拉绳二(88),中间柱(1)内对应基柱(81)的位置开设有L形孔(89),且L形孔(89)的两端分别位于中间柱(1)的侧面和顶端,四个拉绳二(88)分别穿过四个L形孔(89)并延伸至中间柱(1)的上方与拉绳一(7)连接,所述震荡球(86)的下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内外分布的导力杆(9),导力杆(9)五个为一组,所述震荡弹簧(85)处于放松状态,震荡球(86)的下半部延伸出震荡槽(82),且震荡球(86)的底端略高于支撑板(2)下表面远离中间柱(1)的一端,所述震荡球(86)为磁性球,且震荡球(86)的上半部与磁性环(84)的下部磁极相同,所述破碎块(6)的底端呈圆锥状,且破碎块(6)的内部还设置有破坏腔(11),破碎块(6)底端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破坏腔(11)连通的破坏孔(12),破坏腔(11)的内部插接有惯性块(13),惯性块(13)的底端与破坏腔(11)的下侧壁通过支撑弹簧(14)活动连接,惯性块(13)底端的左右两侧均铰接有连杆一(15),两个连杆一(15)远离惯性块(13)的一端均铰接有连杆二(16)的一端,两个连杆二(16)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破坏腔(11)下侧壁破坏孔(12)的边缘处;
所述支撑板(2)与中间柱(1)下表面所成角度的范围为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度,支撑板(2)下表面远离中间柱(1)的一端粘接有防滑条(10),防滑条(10)为橡胶条,且支撑板(2)下表面远离中间柱(1)的一端与中间柱(1)的下表面平行;
所述支撑弹簧(14)处于平衡状态时,连杆一(15)与连杆二(16)位于同一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冰柜积冰破除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时,选定需要破除冰块的位置,手持中间柱(1),将四个支撑板(2)抵在冰块上,防滑条(10)与冰块接触,拉动拉绳一(7)同时带动拉绳二(88),弹射弹簧(5)和震荡弹簧(85)收缩,随后松开拉绳一(7),弹射弹簧(5)与震荡弹簧(85)释放,破碎块(6)撞击冰块冰面并在冰面形成坑洞,惯性块(13)出现的惯性压缩支撑弹簧(14)使连杆一(15)和连杆二(16)弯折,连杆一(15)和连杆二(16)的连接处从冰块上坑洞内壁对冰块施力,形成膨胀结构,破坏冰块结构稳定,震荡弹簧(85)释放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震荡球(86)的动能,同时配合震荡球(86)本身运动过程中产生的惯性和其与磁性环(84)之间的斥力,震荡球(86)高速撞击冰块,冲击力通过导力杆(9)导向冰块形成震荡,使冰块出现裂纹并破碎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溧水高新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溧水高新产业股权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23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