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98219.4 | 申请日: | 2020-06-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6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国罗;洪春林;张旭;纪荣进;李聪;郑明清;陈杰;李载波;杨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4/04;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王滔 |
| 地址: | 516100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跌落 锂离子电池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阳极浆料,将其涂覆于阳极集流体上,冷压、分条形成阳极极片;制备阴极浆料,将其涂覆于阴极集流体上,并在所述阴极集流体其卷绕方向上的尾部预留空箔区,在所述空箔区设置胶粘层,冷压、分条形成阴极极片;将阳极极片、隔膜和阴极极片依次叠置并卷绕成裸电芯,所述阴极集流体其设置胶粘层区域位于所述裸电芯的最外圈,且所述胶粘层位于朝外的一面;利用铝塑膜对所述裸电芯进行封装,热压化成,使得铝塑膜与胶粘层粘接在一起。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效率高,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无记忆性、污染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充电宝等设备中。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有出现不慎跌落而导致起火、爆炸的问题,故锂离子电池抗跌落性能是评价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非常核心的指标。
锂离子电池的抗跌落性能主要是由裸电芯与铝塑膜的贴合性决定的,若裸电芯与铝塑膜的贴合性不好,当电池受到水平或者垂直作用力时,裸电芯与铝塑膜很可能会发生相对的位移,从而引发各种安全问题。目前,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抗跌落性能主要是在裸电芯涂上胶水或胶膜以固定裸电芯与Pocket间的位置,防止裸电芯在跌落测试过程中在Pocket中窜动,避免了隔膜翻折和铝箔撕裂的风险。其中,胶水或胶膜的形成一般是在裸电芯进行顶侧封之前进行的,而且涂覆时只能一个一个裸电芯涂覆,涂覆效率低,即使增加多工位也难以达到要求。另外,当涂覆不良时,隔膜、极片等材料也将一同报废,增加了报废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效率高,减少材料的浪费,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阳极浆料,将其涂覆于阳极集流体上,冷压、分条形成阳极极片;
制备阴极浆料,将其涂覆于阴极集流体上,并在所述阴极集流体其卷绕方向上的尾部预留空箔区,在所述空箔区设置胶粘层,冷压、分条形成阴极极片;
将阳极极片、隔膜和阴极极片依次叠置并卷绕成裸电芯,所述阴极集流体其设置胶粘层区域位于所述裸电芯的最外圈,且所述胶粘层位于朝外的一面;
利用铝塑膜对所述裸电芯进行封装,热压化成,使得铝塑膜与胶粘层粘接在一起。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阴极集流体的一面设置为长膜片区,所述阴极集流体的另一面设置为短膜片区,所述胶粘层与所述短膜片区位于同一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粘层在温度大于80℃时具备粘性,且所述胶粘层耐电解液。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粘层的边界与所述阴极集流体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5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粘层的厚度为10~15u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粘层为胶膜或胶水。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所述胶粘层包括若干个等距均匀分布的胶粘体,所述胶粘体的直径为0.5~2mm,相邻两个所述胶粘体之间的间距为0.1~2m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抗跌落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的一种改进,以80~85℃的温度以及1MPa的压力对所述电芯进行热压化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82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