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铌掺杂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92445.1 | 申请日: | 2020-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常程康;刘雨鸥;何辉辉;刘三超;董键;章冬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485 | 分类号: | H01M4/485;H01M4/525;H01M4/58;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镍钴铝酸锂 正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铌掺杂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锂源、镍源、钴源、铝源、铌源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形成悬浊液;将悬浊液研磨后得到浆料;将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铌掺杂镍钴铝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将前驱体装入坩埚中,放入管式炉,在氧气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铌掺杂的锂电池正极材料。本发明使用固相烧结得到镍钴铝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利用Nb‑O键的强化学键,能够抑制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结构扭曲以及结构坍塌。从而增强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及倍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铌掺杂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人们逐渐开发出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新能源。为缓解环境压力和化石燃料短缺问题,锂电池应运而生。在现行锂离子电池体系中,由于负极材料采用不含锂离子的石墨,所以正极材料决定着整个锂离子电池的中可以脱嵌锂离子的总量,从而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目前最常用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三元正极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和镍钴铝酸锂两种。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普遍采用高Ni三元材料。Ni含量增加,放电比容量会增加,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倍率性能不佳,在高倍率条件下充放电,其容量不高,而且衰减非常严重;(2)结构稳定性有待提高,在长循环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坍缩,而且容易发生从层状结构向尖晶石相转变,最后转变成岩盐相,造成材料容量损失。
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者主要从掺杂和包覆两个方面对材料进行改性。比如专利CN110350171A公开了一种铷元素掺杂的高镍型三元材料的制备方法,铷元素掺杂到锂位,其半径较锂半径大,能够提高层状结构稳定性,且层间距变大,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能够提高容量保持率以及倍率性能。在专利CN110668509A公开了一种硒包覆的高镍三元层状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Se原子与三元材料中的金属形成金属-Se键,形成紧密地包覆层,包覆层能够抑制正极材料与电解液的反应。此外,硒包覆具有较高的电导性,有利于电子传导。因而,硒包覆有利于材料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镍钴铝酸锂循环稳定性低、倍率性能差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铌掺杂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将锂源、镍源、钴源、铝源、铌源依次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形成悬浊液;
步骤2):将悬浊液研磨后得到浆料;
步骤3):将浆料进行喷雾干燥,得到铌掺杂镍钴铝酸锂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
步骤4):将前驱体装入坩埚中,放入管式炉,在氧气气氛下进行煅烧,得到铌掺杂的锂电池正极材料。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锂源、镍源、钴源、铝源、铌源中对应元素锂、镍、钴、铝、铌的摩尔比为1:(0.845-0.65):0.1:0.05:(0.005-0.2)。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锂源为氢氧化锂、氟化锂、碳酸锂和硝酸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镍源为硝酸镍、碳酸镍、氧化镍和草酸镍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钴源为硫酸钴、氯化钴、氧化钴和碳酸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铝源为硫酸铝、硝酸铝、氯化铝和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铌源为氧化铌或氟化铌。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研磨采用砂磨机,研磨介质为氧化锆球,研磨的转速为1500-2500r/min,研磨时间为2h。
优选地,所述氧化锆球的直径为0.2mm;所得浆料的粒径为150-190nm。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煅烧的温度为700-900℃,时间为15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924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文本分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单侧可调夹持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