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化床通风孔板及其构成的流化床烘干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82117.3 | 申请日: | 2020-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8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杨健;季光明;李家勇;李天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3/08 | 分类号: | F26B3/08;F26B21/10;F26B25/00;F26B21/00;F26B2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谢洋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化床 通风孔 及其 构成 烘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化床通风孔板及其构成的流化床烘干器,流化床通风孔板包括板体;板体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子排列区和第二子排列区。第一子排列区开设有第一通风孔;第二子排列区开设有第二通风孔;每个第二通风孔的上端设置一弯折的鸭舌部。流化床烘干器包括下床体、中床体及上床体;下床体与中床体之间设置有流化床通风孔板。下床体设置有多组布风椎体;风机设备通过换热装置、进风管道与布风椎体连接。废气排放装置与上床体内部连接;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分别设置在上床体的两端。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化床通风孔板及其构成的流化床烘干器,改善了高湿高粘物料堆积结块而死床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流化床通风孔板及其构成的流化床烘干器。
背景技术
饲料原料的烘干常用的烘干形式有滚筒干燥和沸腾流化干燥等,载热介质为常规空气,空气被加热后送入烘干设备,与进入烘干设备中的湿物料接触,湿物料中的水分在气固传质推动力作用下升温蒸发混入热风中,热风吸湿降温,经引风除尘系统处理后排放,原料失水干燥。
沸腾流化床类设备用于烘干饲料原料时,常在主体设备内设一通风孔板作为物料的承载体,热风通过孔板穿过后,使物料沸腾流化。使用较多的是震动流化床,整个床体置于弹簧体上,床体在震动电机驱动下往复震动,床体中的原料在孔板往复运动下向出料口移动。区别于震动流化床的固定式流化床则多用于气固催化反应,鲜有用于固态粒状原料的烘干,在结构上以立式结构为主。通风孔板作为原料沸腾流化前的承载件及气流通道。同时由于震动流化床受制于钢架耐疲劳特性及钢材强度等,导致设备规格尺寸受限、烘干产能低、设备稳定性差。行业中有中小型卧式沸腾流化床应用案例,就均一的通风孔板而言,仅作为烘干原料承载件及气流通道,其不足在于流化床进料端极易发生堆料而死床。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化床类设备流化床进料端极易发生堆料而死床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通风孔板及其构成的流化床烘干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化床通风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分为并列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开孔率为10%,所述第二区域的开孔率为8%;
所述第一区域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一通风孔;
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一子排列区和第二子排列区,所述第一子排列区和第二子排列区纵向交错分布;
所述第一子排列区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二子排列区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第二通风孔;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上端设置一弯折的鸭舌部,所述鸭舌部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通风孔的上端边缘,所述鸭舌部用于将所述第二通风孔上端的气流通道改向为水平并朝向出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板体的厚度为3-5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化床烘干器,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下床体、中床体及上床体;
所述下床体与所述中床体之间设置有流化床通风孔板;
所述下床体设置有多组布风椎体,所述布风椎体为上宽下窄、内部中空的锥形结构;风机设备通过换热装置与所述进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进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布风椎体的下端连接,所述布风椎体的上端与所述通风孔板的下端连接;
废气排放装置与所述上床体内部连接;
进料装置与所述上床体的前端内部连接,出料装置与所述中床体的后端内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流化床通风孔板下方设置有多个风温区,分别为第Ⅰ风温区、第Ⅱ风温区、第Ⅲ风温区、第Ⅳ风温区、第Ⅴ风温区……第N风温区;每个风温区设置有对应的所述风机设备、换热装置、进风管道及所述布风椎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2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