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hIL-33人源化单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81666.9 | 申请日: | 2020-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78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熊新辉;张弢;仲恺;吴伟;黄倩卉;徐辉;王青;潘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诺艾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4 | 分类号: | C07K16/24;C12N15/13;A61K39/395;A61P35/00;A61P35/02;A61P37/02;A61P11/06;A61P19/02;A61P29/00;A61P1/00;A61P11/02;A61P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新锦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hil 33 人源化单抗 及其 应用 | ||
为了提供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hIL‑33抗体,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中IL‑33在炎症和肿瘤中作用机理、IL‑33调控细胞因子分泌的功能、以及参与炎症和肿瘤的细胞因子,采用免疫小鼠B细胞淘筛技术获得高亲和力鼠抗人IL‑33抗体,经过鼠源抗体重组表达、生物活性初筛、人源化改造、亲和力成熟和生物活性复筛,获得一株抗hIL‑33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具有稳定性高、亲和力强、生物活性好、临床应用前景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炎症和/或肿瘤的治疗性单抗,特别是涉及一种特异性结合并抑制抗IL-33功能的人源化单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白介素33(IL-33)是一种与IL-1和IL-18相关的细胞因子,又被称为NF-HEV或IL-1F11。IL-33已被描述为“警报素”,因为在内稳态过程中其以全长形式存在于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核中,但在细胞坏死过程中可被裂解并释放。IL-33诱导的细胞反应的实例包括诸如IL-5、IL-6、IL-13、TNF、IFN-γ和GM-CSF的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诸如CXCL8、CCL17和CCL24的趋化因子的产生。IL-33还展示通过加强由IgE受体信号转导或其它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剂引发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而增强急性过敏反应。IL-33还会增强表达ST2的免疫细胞的募集、存活和粘附特性,因此在激发和维持局部组织中的细胞炎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IL-33通过与ST2受体(又称IL1RL1)和IL-1受体辅助蛋白(IL1RAP)相互作用介导其生物效应以活化NF-κB和MAP激酶信号通路中的胞内分子,诱导2型细胞因子释放。ST2受体的唯一已知配体是IL-33(参见例如,Schmitz等,Immunity.23(5)479-90(2005);Chackerian等,J.Immunol.179(4):2551-5(2007))。ST2受体在基线由Th2细胞和肥大细胞表达,两种细胞类型已知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介质。胞外IL-33形式通过与ST2结合且随后激活NFκB和MAP激酶途径而刺激靶细胞,导致包括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一系列功能反应。可溶性ST2(sST2)被认为是诱饵受体,阻止IL-33信号传导。现有技术文献已提出了ST2、IL-33和IL-1RAcP相互作用以及IL-1R1与IL-1RAcP之间相互作用的模型(Lingel等人,Cell 17:1398-1410,2009;Wang等人,Nat Immunol,11:905-11,2010)。IL-33的体内表达模式以及其细胞靶标均提示IL-33在Th2驱动病理学中的作用。例如,在中度至重度哮喘、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食物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和克罗恩病患者的炎症组织中已检测到IL-33表达。此外,ST2(IL-33R)远端启动子区域中的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已显示出与异位性皮炎显著相关(参见,例如,Shimizu等人,Hum .Mol.Genet .,14(19):2919-2927(2005))。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也已显示出在多种族组多项研究中哮喘与IL-33和ST2(IL-33R)基因SNP的强相关性(参见,例如,Gudbjartsso n等人,Nat .Genet.,41(3):342-347(2009);Melén等人,JAllergy Clin.Immunol .,126(3)631-637(2010);Moffatt等人,New Engl J .Med .,363(13):1211-1221(2010);以及Torgerson等人,Nat.Genet.,43(9):887-92(2011))。IL-33(可能与IL-25和TSLP联合)还活化天然淋巴细胞(ILC2细胞),其导致Th2细胞因子分泌、抗寄生响应和组织免疫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诺艾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诺艾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816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