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联轴器及联轴器装配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78466.8 | 申请日: | 2020-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8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杜伟;李颖颖;黄坤鹏;王成;谢斌;范超;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06 | 分类号: | F16D3/06;F16D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段守富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轴器 装配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轴器及联轴器装配结构,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第一半联轴器设有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为扁位孔,第二半联轴器适于插设于第一容置孔中,第二容置孔适于供主动轴或从动轴插入,第二半联轴器设有第三容置孔,第三容置孔为扁位孔,第三容置孔适于供从动轴或主动轴插入,第一半联轴器与第二半联轴器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半联轴器滑出第一容置孔。通过将第一容置孔、第二容置孔、第三容置孔设置为扁位孔结构,通过扁位传递扭矩,无需将对应结构固定连接,从而便于联轴器的拆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轴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轴器及联轴器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联轴器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分别用于连接主动轴和从动轴,现有的联轴器的两个部分的连接方式一般为采用多个螺钉进行连接,但采用此种连接方式会导致联轴器的两部分不易拆装。
且目前联轴器一般通过螺钉与转轴连接,该连接方式操作不便,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螺钉易出现磨损,导致连接部位易打滑,降低联轴器与转轴的连接稳固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联轴器拆装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联轴器,包括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所述第一半联轴器设有连通的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和所述第二容置孔为扁位孔,所述第二半联轴器插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中,以使所述第一半联轴器和所述第二半联轴器相互传递扭矩,所述第二容置孔适于供主动轴或从动轴插入,所述第二半联轴器设有第三容置孔,所述第三容置孔为扁位孔,所述第三容置孔适于供所述从动轴或所述主动轴插入,所述第一半联轴器与所述第二半联轴器卡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半联轴器滑出所述第一容置孔。本发明所述的联轴器,通过在第一半联轴器设置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孔,并将第一容置孔和第二容置设置为扁位孔,其中,第二半联轴器间插设于第一容置孔中,第二容置孔适于供主动轴或从动轴插入,使得第一半联轴器和第二半联轴器可相互传递扭矩,第一半联轴器与主动轴或从动轴可相互传递扭矩,同时,第二半联轴器设有第三容置孔,第三容置孔为扁位孔,第三容置孔适于供从动轴或主动轴插入,使得第二半联轴器与从动轴或主动轴可相互传递扭矩,通过设置相应扁位孔,无需将对应结构固定连接,便于联轴器的拆装。通过第一半联轴器与第二半联轴器卡接,对第二半联轴器进行轴向的限位,防止第二半联轴器滑出第一容置孔,卡接的连接方式也便于第一半联轴器与第二半联轴器的拆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孔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半联轴器包括连接部和绕设于所述连接部外侧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适于与所述从动轴或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配合限制所述第二半联轴器滑出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限位部适于在外力挤压下发生弹性形变以退出所述第一限位槽。
本发明所述的联轴器,第一容置孔内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二半联轴器包括限位部,通过限位部与第一限位槽配合限制第二半联轴器滑出第一容置孔,同时,限位部可于第一限位槽轴向移动,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提高联轴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限位部适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限位部变形后可退出第一限位槽,使得第一半联轴器与第二半联轴器的拆卸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置孔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容置孔横截面尺寸,以使所述第二容置孔与所述第一容置孔间形成面向所述第一容置孔的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适于止挡所述第二半联轴器。
本发明所述的联轴器,第二容置孔与第一容置孔连通,第二容置孔与第一容置孔间形成台阶面,台阶面可止挡所述第二半联轴器,从而对第二半联轴器进行进一步地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容置孔轴向贯穿所述第二半联轴器,所述第三容置孔与所述第二容置孔同轴设置。
本发明所述的联轴器,第三容置孔轴向贯穿第二半联轴器,并通过将第三容置孔与第二容置孔设于同一轴线,对主动轴或从动轴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得主动轴和从动轴位于同一轴线上,从而便于后续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奥克斯智能商用空调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78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