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8903.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9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红;贺晓峰;胡平;刘红梅;张鸣;尹玉林;冯静;刘磊;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榆林市天元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7/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毅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5 | 代理人: | 陆佳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水泥 稳定 处治 隧址区 黄土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深度较大的黄土陷穴为落水洞,隧道在进洞之前,(1)对于口径小于70cm的陷穴,先封堵排泄露头,然后灌注流体状水泥稳定土的方法给予处治;(2)对于口径大于70cm的陷穴,采用3%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材料压实回填;(3)对于下半部分口径小于70cm、上半部分口径大于70cm的陷穴,先封堵排泄露头,然后对口径小于70cm的下半部分灌注流体状水泥稳定土,接下来对口径大于70cm的上半部分采用3%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材料压实回填。本发明按照“主动处治”的原则,进洞前采用水泥稳定土对“黄土陷穴(落水洞)”进行处治,确保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地区由于自身地质条件的原因,往往在梁峁及沟掌区发育有规模不等的黄土陷穴,黄土陷穴是黄土地区一个典型的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黄土的湿陷性经水的冲蚀和溶蚀以及地下水潜能作用,形成暗沟、暗洞、暗穴等,这些统称陷穴。将深度较大的黄土陷穴称为落水洞,落水洞是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层,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下部被水流蚀空后,表层黄土发生湿陷或塌陷后形成的。
落水洞的几何形状大部分呈“上粗下细”状,若不及时处理,在施工建设或运营阶段往往会出现坍塌、涌泥等地质灾害,给隧道工程建设及安全运营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按照“主动处治”的原则,隧道在进洞前采用水泥稳定土对“黄土陷穴(落水洞)”进行处治,确保了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营,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益。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
将隧址区所有黄土陷穴分成口径小于70cm的陷穴、口径大于70cm的陷穴、落水洞,所述落水洞为深度较大且上粗下细的黄土陷穴;
采用水泥稳定土处治隧址区黄土陷穴的施工方法包括:
(1)对于口径小于70cm的陷穴,先封堵排泄露头,然后灌注流体状水泥稳定土的方法给予处治;
(2)对于口径大于70cm的陷穴,采用3%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材料压实回填;
(3)对于上粗下细状的落水洞,落水洞的下半部分口径小于70cm,落水洞的上半部分口径大于70cm,先封堵排泄露头,然后对口径小于70cm的下半部分灌注流体状水泥稳定土,接下来对口径大于70cm的上半部分采用3%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材料压实回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落水洞的处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口径小于70cm的落水洞下半部分,先封堵排泄露头,然后灌注流体状水泥稳定土;
步骤二、待所述流体状水泥稳定土凝固成第一填充段,对口径大于70cm的落水洞上半部分,采用3%的水泥稳定土半刚性材料压实回填3m形成第二填充段;
步骤三、对步骤二第二填充段以上部分采用素土压实回填;
步骤四、对步骤三回填的顶面进行植草绿化。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二和步骤三中,采用挖掘机携带平板夯的方式夯实回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三采用素土逐层退台回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四之后还包括:步骤五、在步骤三的回填区周边设置排水沟,避免地表水再次冲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流体状水泥稳定土的配合比为水泥:土=3:97, 水泥土混合料:水=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榆林市天元路业有限公司,未经榆林市天元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9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非接触式自动复位开关结构
- 下一篇: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