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及其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8117.8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1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运军;秦健;邵光保;杨悦;刘海军;徐生荣;李龙群;张鹏;杜鑫;刘舒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14 | 分类号: | B23P15/14;B23Q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经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54 | 代理人: | 邱雨家 |
地址: | 4417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 转向 加工 工艺 及其 夹具 | ||
1.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法兰盘(14)、止口台(17)、内轴颈(18)以及外轴颈(19)进行第一步车处理;
S2,对内轴颈(18)进行淬火处理;
S3,对法兰盘(14)、止口台(17)、内轴颈(18)以及外轴颈(19)进行第二步车处理;
S4,对止口台(17)进行钻孔以及攻丝;
所述S2中的淬火处理为中频淬火处理;
一种用于所述S1和所述S3中车处理的夹具,包括:
水平设置的支撑筒(1),所述支撑筒(1)的内腔中水平开设有圆台形的支撑孔(2);
定位顶针(3),所述定位顶针(3)包括与所述支撑孔(2)相配的连接部(3a)以及位于所述支撑筒(1)外部的定位部(3b),所述定位部(3b)背离所述连接部(3a)的端部呈尖状设置;
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筒(1)外壁上的驱动盘(4),所述驱动盘(4)的轴心、所述支撑筒(1)的轴心以及所述定位顶针(3)的轴心共线,所述驱动盘(4)上开设有活动燕尾槽(5),所述活动燕尾槽(5)中活动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燕尾槽(5)相配合的第一燕尾体(6),所述第一燕尾体(6)上设置有活动体(7),所述驱动盘(4)上还设置有定位体(8),所述定位体(8)上转动设置有调节杆(9),所述调节杆(9)穿过所述第一燕尾体(6)并与所述第一燕尾体(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9)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燕尾槽(5)的长度方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燕尾槽(5)的一端位于所述驱动盘(4)的中部,另一端贯穿所述驱动盘(4)的一侧,所述活动燕尾槽(5)贯穿所述驱动盘(4)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燕尾体(6)位于所述定位体(8)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燕尾槽(5)中还活动设置有与所述活动燕尾槽(5)相配合的第二燕尾体(10),所述第二燕尾体(10)位于所述第一燕尾体(6)与所述定位体(8)之间,所述调节杆(9)穿过所述第二燕尾体(10)并与所述第二燕尾体(10)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燕尾体(10)上设置有卡接件(11),所述卡接件(11)活动贴合于所述驱动盘(4),所述定位部(3b)靠近所述连接部(3a)的端部外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卡接槽(12),转动所述调节杆(9)可使所述卡接件(11)卡合于所述卡接槽(12)或与所述卡接槽(12)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a)以及所述支撑筒(1)均与所述驱动盘(4)靠近所述定位部(3b)的一侧之间具有设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盘(4)上设置有配重件(13),所述配重件(13)与所述定位体(8)位于所述定位顶针(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淬火件转向节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件(13)呈U字形,所述配重件(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动燕尾槽(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且所述配重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驱动盘(4)连接,中部与所述驱动盘(4)的盘面相平行,所述卡接件(11)远离所述第二燕尾体(10)的端部活动套接于所述配重件(13)的中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81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温装饰陶瓷砖及其制造设备与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纯泵式压力供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