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66874.1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郝建鑫;邓爵安;袁海兵;郝源增;刘文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K5/14;C08K3/26;C08K5/526;D01F8/06;D01F1/10;D04H1/56;D04H1/42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桂婷 |
地址: | 5109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高 聚丙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通过将混合料1和混合料2通过主喂料口和侧喂料口分段加入到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熔融共混得到。混合料1包括聚丙烯粒子料、聚丙烯粉料、过氧化物1、无机粉体和抗氧剂,混合料2包括聚丙烯粉料和过氧化物2。本发明采用主喂料和侧喂料分段加入混合料1和混合料2,可维持整个反应体系反应活性,减少过氧化物残留,保证反应产物熔指稳定性;同时加入少量的无机功能粉体一方面能催化聚丙烯的降解过程,另外一方面能维持反应体系的酸碱平衡,保证反应产品熔指的稳定性。所得到的的聚丙烯材料的熔指指数可达到1800g/10mi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是指材料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大于500g/10min的高流动性聚丙烯材料。该材料在纤维纺丝、流延薄膜、注塑成型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常规的超高流动性聚丙烯的制备方法是在高分子量聚丙烯基材中加入定量的过氧化物,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降解实现。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但是存在最终产品分子量分布过宽、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稳定,产品中过氧化物残留较多、挥发份过多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高流动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超高熔指聚丙烯材料,其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的以下组分:
混合料1 85~95wt%;
混合料2 5~15wt%;
其中,混合料1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
混合料1中的五种组分之间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混合料1中,所述的聚丙烯基材1是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0~40g/10min的均聚聚丙烯粒子料,其中优选为30g/10min的树脂基材,如茂名石化的PPZ30S;所述的聚丙烯基材1在混合料1中的添加量为10~30wt%,优选为20wt%;
混合料1中,所述的聚丙烯基材2是指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为20~40g/10min的均聚聚丙烯粉料,其中优选为25g/10min的树脂基材,如鸿基石化的PP225粉;所述的聚丙烯基材2在混合料1中的添加量为66.5~89.7wt%,优选为78wt%;
混合料1中,所述的过氧化物1是指熔点高于35℃的,可以加热产生自由基并引发聚丙烯树脂降解且与均聚聚丙烯有一定相容性的过氧化物,如二烷基过氧化物、二酰基过氧化物等,其中优选为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所述的过氧化物1在混合料1中的添加量为0.1~2wt%,其中优选为0.3wt%;
混合料1中,所述的功能粉体是指粒径在1~5um左右的无机粉体,具体的包括: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锌等,其中优选为碳酸钙。所述的功能粉体在混合料1中的添加量为0.1~1wt%,其中优选为0.5wt%。
混合料1中,所述的其他添加剂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其中优选为抗氧剂168。所述的其他添加剂在混合料1中的添加量为0.1~0.5wt%,其中优选为0.2%。
其中,混合料2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芜湖聚赛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8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