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6745.2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9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振国;张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22 | 分类号: | B63B21/22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何红梅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船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为竖直设置,且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的侧壁并连接有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与安装板的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套杆的外部套设有套筒,且套筒的外部设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板内设有移动机构,且移动机构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安装板内均设有移动主体,且两个移动主体的下端均设有安装机构。本发明无需人工绑绳打捞,便于对沉底的船锚进行提拉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另外,民用船一般称为船,军用船称为舰,小型船称为艇或舟,其总称为舰船或船艇,内部主要包括容纳空间、支撑结构和排水结构,具有利用外在或自带能源的推进系统,外型一般是利于克服流体阻力的流线性包络,材料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更新,早期为木、竹、麻等自然材料,近代多是钢材以及铝、玻璃纤维、亚克力和各种复合材料,锚一般指船锚,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称为”碇“,碇石用绳系住沉入水底,依其重量使船停泊。后来有木爪石锚,即在石块两旁系上木爪,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中国南朝已有关于金属锚的记载,中国古代帆船使用四爪铁锚,这种锚性能优良,在舢板和小船上仍有使用;
现有的船锚在沉锚后大多使用人工绑绳打捞,不便于对沉底的船锚进行提拉操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船锚在沉锚后大多使用人工绑绳打捞,不便于对沉底的船锚进行提拉操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航船沉锚的提拉装置,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为竖直设置,且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安装板的侧壁并连接有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与安装板的转动连接,所述伸缩套杆的外部套设有套筒,且套筒的外部设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板,且第一支板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支板内设有移动机构,且移动机构的下端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卡板,两个所述安装板均为中空结构,且两个安装板内均设有移动主体,且两个移动主体的下端均设有安装机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上插设有多个安装螺钉,且多个安装螺钉在第二支板上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伸缩套杆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支杆内插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二支杆,两个所述第二支杆内均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滑板,且两个第一滑板均与第一支杆的内部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滑板之间通过多个第一弹簧连接,所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均设有与第二支杆匹配设置的第一滑动锁块。
优选地,所述移动主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三支板,且第三支板贯穿安装板的侧壁设置,所述安装板内转动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转杆,且转杆贯穿安装板的侧壁设置,所述转杆上套设有齿轮,所述第三支板的侧壁上设有与齿轮啮合设置的齿槽。
优选地,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螺纹杆,且螺纹杆与第一支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贯穿第一支板的侧壁设置,所述螺纹杆上套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螺母,两个所述螺母上均连接有伸缩套板,所述第一支板的侧壁上设有与伸缩套板匹配设置的第一条形开口,且两个伸缩套板均贯穿第一条形开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锁块,且第二滑动锁块与转杆匹配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67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