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5905.1 | 申请日: | 2020-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6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剑;张长秀;刘璇;毕晓蕾;刘宝全;姜辉;刘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6 | 分类号: | G01R31/16;G01R31/20;G01R31/12;G01N25/22;G01N17/00;G01N17/04;G01N27/9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 真实 雷电 pe 破损 输油管道 试验 方法 | ||
1.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模拟损伤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
b、将损伤处理后的输油管道试样固定于试样固定装置上;
c、建立烧蚀通道;
d、进行多分量冲击电流试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采用钻头对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进行垂直钻孔,孔径为0.4-0.6mm,钻孔过程中,确保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完全钻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的输油管道试样固定装置,包括安装于固定台上的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固定台通过螺栓与强电流冲击试验台相连接,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的上部设置调节横木和微调横木,扁铜带通过螺栓分别与调节横木、微调横木固定连接,所述扁铜带的下部设置有安装钨铜电极的螺栓孔,输油管道试样固定设置于第一固定架或第二固定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扁铜带与冲击电流发生器上的接地装置相连接,扁铜带的厚度1.5-2.5mm,宽度75-85mm,扁铜带与调节横木固定相连用于固定放电电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均为绝缘支架,由厚度不小于12mm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底部均通过螺栓孔与固定台固定,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与冲击电流发生器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后侧均设置垂直的滑动轨道,调节横木、微调横木可在垂直方向上调节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横木、所述微调横木的后侧均设置水平的滑动轨道,调节横木、微调横木可在水平方向上调节位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钨铜电极与铜丝挤压接触,使用万用表进行通电测试,确保形成稳定的导电通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铜丝穿入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上钻好的孔中,铜丝的直径0.3-0.5mm,铜丝的长度比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厚度大3-5mm。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铜丝穿过输油管道试样的3PE层将钨铜电极与输油管道试样钢制层相连接,形成稳定的导电通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进行多分量冲击电流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各分量雷电流波形,分别记录列电流峰值、时间和陡度参数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在放电过程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真实雷电流放电损伤样品的瞬间,进行红外摄像记录,分析其温度变化。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真实雷电流对3PE层破损输油管道烧蚀的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完成后,还需对输油管道试样进行观测,利用三维扫描仪确定雷电流对输油管道试样的损伤面积和深度测量,然后对输油管道试样的样片进行制样,并完成金相组织观测,以确定雷电流冲击对样品的微观机构及元素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590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