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区重复采动巷道冒顶隐患高度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61650.1 | 申请日: | 2020-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8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彬;蔡庆生;胡波;王金东;王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呼伦贝尔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1B11/02;G01B11/16;G01H9/00;G06T1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合创非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8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021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区 重复 巷道 冒顶 隐患 高度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区重复采动巷道冒顶隐患高度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巷道围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巷道的三维尺寸参数构建巷道的三维模型,通过对三维模型的仿真分析获取巷道最大可承受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累积可承受的变形位移总量和振动频率总量;S2、基于所述巷道最大可承受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累积可承受的变形位移总量和振动频率总量设置预警阀值;S3、基于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预警阀值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本发明基于红外线光幕组实现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的采集,可以实现巷道内情况的全面监测,从而可以较为准确的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巷道冒顶隐患预测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区重复采动巷道冒顶隐患高度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巷道冒顶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巷道掘进过程中,为了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目前煤矿上主要采用顶板离层仪来监测,在现场测试中,顶板离层仪是将顶板孔内多个固定装置随岩层变化的值通过测量钢丝绳反映到设在顶板表面的测读数装置上,通过顶板不同层位的位移差,判断出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和巷道的支护效果,从而实现巷道冒顶隐患的检测,在整个过程中,并不能全面的实现巷道内部情况的监测,因此,不能准确的实现巷道冒顶隐患的检测。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区重复采动巷道冒顶隐患高度预测方法,可以全面的实现巷道内情况的监测,从而可以较为准确的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矿区重复采动巷道冒顶隐患高度预测方法,基于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围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进一步地,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巷道围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巷道的三维尺寸参数构建巷道的三维模型,通过对三维模型的仿真分析获取巷道最大可承受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累积可承受的变形位移总量和振动频率总量;
S2、基于所述巷道最大可承受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累积可承受的变形位移总量和振动频率总量设置预警阀值;
S3、基于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预警阀值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基于Flac3D构建巷道的三维模型。
进一步地,基于红外线光幕组实现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的采集。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红外线光幕组所采集到的参数进行顶板变形位移量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发生位置的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线光幕组内载一三维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红外线光幕组的姿态信息。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姿态信息实现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参数的校正,基于校正后的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基于红外线光幕组实现巷道顶板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以及巷道侧面的变形位移量、振动频率的采集,可以实现巷道内情况的全面监测,从而可以较为准确的实现巷道冒顶隐患高度的预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呼伦贝尔学院,未经呼伦贝尔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61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炭脱硫处理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靠背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