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453884.1 | 申请日: | 202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1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洪志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志飞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65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农业 分级 植株 培育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涉及植株培育技术领域,在设备承载基板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植株培育单元、驱动单元以及日常护理单元,在实际使用时,植株培育单元中设置有多个互不干扰的植株种植盒,另外驱动单元可以带动整个植株培育单元做间歇性的旋转运动,在旋转过程中,每个种植盒始终保持竖直,通过旋转,使得每个种植盒的位置均不是固定的,从而实现了让每个种植盒内的植株在不同时刻,均可以受到均匀的光照,从而让整个植株生长状态的均匀性得到保证,而日常护理单元可以在每个植株种植盒停留时,添加植株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液体,为植株的正常生长提供帮助,确保对后续的试验数据不会造成干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株培育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有魅力的科学领域之一,世界各国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以期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食品短缺、疾病防治、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其中,农业是生物技术应用地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整个农业生物技术大厦的基石,植物组织培养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种苗的无性扩繁、脱毒苗的生产以及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的受体培养等,上述植物组织培养过程,需要借助植株培育系统来完成。
但是,目前用于生物实验的植株培育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受限于光源的位置,会出现因各类植株的受光角度以及时间的不同,导致每颗植株的生长状况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对后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干扰,另外,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添加生长所需的液体,现有的添加方式采用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添加量无法准确把控,造成浪费,为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解决了目前用于生物实验的植株培育系统,在实际使用时,受限于光源的位置,会出现因各类植株的受光角度以及时间的不同,导致每颗植株的生长状况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对后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带来干扰,另外,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添加生长所需的液体,现有的添加方式采用人工,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添加量无法准确把控,造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慧农业用分级式植株培育系统,包括设备承载基板,在所述设备承载基板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植株培育单元,且在所述设备承载基板的顶部位于植株培育单元的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有驱动单元,在所述设备承载基板的顶部位于植株培育单元的另一侧位置处固定安装哟日常养护单元,在所述设备承载基板的顶部端面且位于植株培育单元的正下方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废液收集单元。
所述植株培育单元包括两个对称安装在设备承载基板顶部端面的第一A字架和第二A字架,在所述第一A字架和第二A字架的顶部之间共同转动连接有一根传动轴杆,在所述传动轴杆的外部分别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在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相邻端面之间共同固定安装有若干组植株种植组件。
所述植株种植组件包括固定焊接在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之间的一根悬吊轴杆,在所述悬吊轴杆的外部对称套接有两个轴套,所述悬吊轴杆与两个轴套之间均通过轴承形成转动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轴套的底端分别对应焊接有一个呈“Y”字形的吊架,两个所述吊架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顶部为敞口结构的植株种植盒。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是两个结构相同,且互为对称设置的构件;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包括菱形结构的支撑框架以及“十”字形结构的悬吊框架,所述悬吊框架的每一个端部分别对应固定连接在支撑框架的每一个拐角处,在所述悬吊框架外侧端面的中间位置焊接设置有菱形结构的加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志飞,未经洪志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53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