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后向投影的MIMO探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45664.4 | 申请日: | 2020-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5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群英;王方力;叶盛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89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投影 mimo 雷达 三维 成像 方法 | ||
1.一种基于后向投影的MIMO探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包括:
步骤S1,搭建探地雷达系统;
步骤S2:采集回波数据并去除直达波;
步骤S3:对采集的数据中的电磁波传播损耗进行补偿;
步骤S4:对步骤S3后的数据进行加强处理,完成对待测目标的三维成像;
步骤S5:对三维成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步骤S3中,对电磁波传播损耗进行补偿后可以得到对应于第i个发射天线Ti(xTi,yTi,z0)和第j个接收天线Rj(xRj,yRj,z0)的加强的回波信号s(xTi,yTi,xRj,yRj,t)的表达式:
其中,O代表目标所在的空间区域,σ(x,y,z)为目标的散射系数,p(t)为雷达系统发射的窄脉冲信号,dxdydz为对x,y,z求积分,RTi代表发射天线Ti到目标空间内某一散射点(x,y,z)的距离,RRj代表接收天线Rj到目标空间内某一散射点(x,y,z)的距离,v表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t探测时间,a为反映导电介质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常数;
所述步骤S4,包括:
子步骤S41:将成像区域划分为M×N×K个网格;其中M、N、K取值均在100至500之间;
子步骤S42:计算网格中目标点对应于收发天线的传播延时后,进而得到对应的天线对回波数据的散射响应;
子步骤S43:对子步骤S43所得到的回波数据的散射响应进行加强处理,完成对待测目标的三维成像;
子步骤S43中,对于网格中坐标为(xm,yn,zk)的目标点,根据天线对的位置为不同天线对的回波信号添加相应的权重,由此可以得到加强后的散射响应为:
其中,I为发射天线数量,J为接收天线数量,T为探地雷达时间窗长度,δ()为冲激函数,wij为第i个发射天线和第j个接收天线组成天线对的回波信号权重,加上该项权重使每个接收天线通道的直达波幅度相同;设Emax=max(Eij);其中,Eij代表第i个发射天线和第j个接收天线组成天线对的回波信号直达波幅度,则进一步对成像区域内所有的网格进行聚焦处理,即可实现对目标的三维重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后向投影的MIMO探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RTi的表达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后向投影的MIMO探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RRj的表达式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后向投影的MIMO探地雷达三维成像方法,在均匀介质中,距离发射天线r处的电磁波振幅A可以表示为:
其中,A0为发射天线发射电磁波的初始振幅,a为反映导电介质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常数,t0为电磁波传播的时间,r为距离参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456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