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着陆缓冲减振装置以及高速磁悬浮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435429.9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6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轶;张艳清;谭浩;翟茂春;吕民东;邹玲;刘坤;余笔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F15/04 | 分类号: | F16F15/04;F16F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着陆 缓冲 装置 以及 高速 磁悬浮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缓冲减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着陆缓冲减振装置以及高速磁悬浮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缓冲减振单元、连接件、第二缓冲减振单元、端盖组件和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包括底部有柱形容纳腔的第一主体部分和设置在第一主体部分的顶部第一机械接口;第二安装座包括凸台部、第二主体部分和第二机械接口;凸台部置于柱形容纳腔内,端盖组件对柱形容纳腔封口并与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凸台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凸台、圆盘凸台和第二圆柱体凸台,第一缓冲减振单元设置在圆盘凸台与柱形容纳腔底面之间,第二缓冲减振单元设置在圆盘凸台与端盖组件之间。由此实现对磁悬浮设备的缓冲保护及避免其在高速悬浮过程中出现过大姿态变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缓冲减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着陆缓冲减振装置以及高速磁悬浮设备。
背景技术
高速磁悬浮设备是一种利用磁力克服重力,使设备脱离轨道以悬浮态高速运动,以获得零机械摩擦及振动运动环境的设备。高速磁悬浮设备可应用于交通、物流、航天、军事等诸多领域。
缓冲减振装置是高速磁悬浮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连接滑靴与磁悬浮设备的其它部分。非悬浮态时,滑靴扣合在滑轨轨头上,缓冲减振装置处于压缩状态;悬浮态时,滑靴脱离轨头表面,释放设备全部自由度,缓冲减振装置处于自由状态;悬浮态终止瞬间,即悬浮设备着陆瞬间,滑靴承受振动冲击载荷,缓冲减振装置发挥效能,避免悬浮设备上振动冲击敏感部件承受较大振动冲击。因此,悬浮设备必须进行一定的缓冲减振处理。
高速磁悬浮设备在运动过程中动态承载且承载复杂,如推进力、制动力、导向力、气动力等。由于滑轨不平顺性,滑靴与滑轨间产生振动冲击,都会通过缓冲减振装置进行传递。因此,缓冲减振装置的设计,一方面要具备足够的刚强度,实现非悬浮态下的支承功能;另一方面,要具备空间内任意方向的缓冲减振功能,降低不确定载荷传递至磁悬浮设备上的振动冲击水平。
传统的非悬浮态轨上推进装置,由于无着陆过程,承受振动冲击水平较小。此外,磁悬浮设备随着运动速度的提高,承受振动冲击水平急剧增大。因此,现有技术中没有合适的缓冲减振设计以实现对高速磁悬浮设备着陆的缓冲减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减振装置以及高速磁悬浮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着陆缓冲减振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缓冲减振单元、连接件、第二缓冲减振单元、端盖组件和第二安装座,其中,
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分和第一机械接口,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底部具有柱形容纳腔,所述第一机械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部分的顶部用于与高速磁悬浮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凸台部、第二主体部分和第二机械接口,所述凸台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顶部,所述第二机械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部分的底部用于与滑靴连接;
所述凸台部置于所述柱形容纳腔内,所述端盖组件对所述柱形容纳腔封口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凸台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柱体凸台、圆盘凸台和第二圆柱体凸台,所述第一圆柱体凸台设置在所述圆盘凸台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圆柱体凸台设置在所述圆盘凸台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缓冲减振单元设置在所述圆盘凸台与所述柱形容纳腔底面之间,所述第二缓冲减振单元设置在所述圆盘凸台与所述端盖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圆柱体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减振单元的厚度,所述第二圆柱体凸台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缓冲减振单元的厚度,所述圆盘凸台的直径小于所述柱形容纳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缓冲减振单元为一体环形结构或分体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缓冲减振单元的外径与所述柱形容纳腔的直径相同而内径与所述第一圆柱体凸台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二缓冲减振单元为分体环形结构,所述第二缓冲减振单元的外径与所述柱形容纳腔的直径相同而内径与所述第二圆柱体凸台的直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5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温湿度调节套件
- 下一篇:一种底部摩擦驱动式带式输送机给料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