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再生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4740.1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代;李玉琴;李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28/34;C04B20/02;C11D1/50;C04B18/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杨琪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再生 免烧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再生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其包括:对原料的预处理、原料混合和压制成型,其中,对原料的预处理包括对建筑垃圾和废玻璃进行回收处理,经过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再生料和废玻璃再生料与粘合剂、棕刚玉粉及水混合得到原料浆料,原料浆料压制成型,经养护后即得到免烧砖。本发明实现了对建筑垃圾和废玻璃的资源化利用,有利于减少制备免烧砖的原料种类和其他原料用量,从而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本发明方法能够广泛应用于对建筑垃圾和废玻璃的处理,有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再生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和节能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快速发展,天然砂、粘土等资源耗费巨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伴随着大批旧建筑的拆除,由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益增加,据相关统计,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目前,我国对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方法还是露天堆放或者填埋,这样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建筑垃圾包括在拆迁、建设、装修、修缮等建筑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渣土、废旧混凝土、废旧砖石及其他废弃物的统称。其中,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石是建筑垃圾的最大组成部分,废旧混凝土和废旧砖石经过破碎筛分后可以替代天然骨料或者用作道路基础,这种对建筑垃圾的回收材料为再生骨料,但再生骨料在结构混凝土中的应用被限制在20%以内,而作为道路基础对建筑垃圾的消耗量也有限,因此,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913383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烧结砖的烧结方法,其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骨料后,与矿渣微粉、煤渣、碱渣、石膏粉及水泥混合成干料,加水搅拌后得到浆料,将浆料砌筑成型,并移至窑炉中烧结,得到建筑用烧结砖。通过将建筑垃圾作为再生骨料与其他矿渣微粉、煤渣、碱渣等工业副产品混合,再添加水泥、石膏粉和水,制成烧结砖的原料浆料,这样既实现了对建筑垃圾和多种工业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又制得了力学性能优良的建筑用烧结砖。但烧结砖的制备需要将成型的砖块置于窑炉中高温烧结4-5小时,耗费巨大的能源资源,且对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而言,建筑垃圾的来源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其产生的地点也是不确定的,建筑垃圾的运输费用将直接导致使用建筑垃圾的成本增加,如果将生产加工地移至建筑垃圾的产生地附近,则对其他原材料的运输成本亦会增加,不利于生产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进而相应限制这种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保再生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环保再生免烧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预处理:对建筑垃圾和废玻璃进行回收处理,处理后得到建筑垃圾再生料和废玻璃再生料。
对所述建筑垃圾的回收处理过程为破碎和筛分,筛选出粒径小于5mm的物料,即为建筑垃圾再生料。
对所述废玻璃的回收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废玻璃破碎成碎玻璃块,对碎玻璃块进行清洗,将洗干净后的碎玻璃块磨粉,得到废玻璃粉;
S102、向废玻璃粉中添加水玻璃和生石灰,混合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待混合物凝固后,将混合物再次粉碎,得到废玻璃再生料。
S2、原料混合:按照重量份计,称取75~90份的建筑垃圾再生料、8~13份的废玻璃再生料、0.05~0.18份的粘合剂、0.3~0.5份的棕刚玉粉,搅拌均匀后与水混合得到原料浆料;所述粘合剂为金属氯化物或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S3、压制成型:将原料浆料压制成型,经养护后得到免烧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因纳维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47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