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3163.4 | 申请日: | 2020-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03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春;章嘉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D1/00 | 分类号: | F04D1/00;F04D13/06;F04D29/22;F04D29/46;F04D15/00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清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轮 直径 可调 离心泵 | ||
本发明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包括泵壳,设置于泵壳内的叶轮,以及能够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泵壳内还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涨紧组件,所述叶轮上设有与涨紧组件相匹配的涨紧槽,通过所述涨紧组件的上下移动能够实现对叶轮的挤压或放松,从而能够实现对叶轮直径的调节,泵壳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和液压缸,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泵壳内部依次与上涨紧塞和叶轮固定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至泵壳内部与下涨紧塞可转动连接。本发明通过改变叶轮直径大小改变离心泵的流量,能够增加离心泵的规格,匹配不同系统;同时加装前置导叶进行预旋调节,能够减少流动损失和离心泵叶轮进口冲击损失,提高离心泵的水力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离心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
背景技术
泵是一种把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所抽送液体能量的机械,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泵的各种类型中,离心泵的数量占75%以上,广泛应用于电力、石化、水利、航天等领域。为了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性,人们对泵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用户为了确保泵能够满足所有的工况条件而在泵的选项过程中过于保守,所选泵对于系统而言容量过大。为了保证泵能够充分满足系统的需求,通常忽略选取过大的泵所增加的成本,只考虑增大泵的容量来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要求。这种方式导致了更高的系统运行及维护保养成本。此外,在低效率的运行操作条件下,泵选型过大通常情况下比流量和扬程与系统匹配的泵需要更频繁的维护保养。过大的流动能量提高了磨损并且损害系统部件,导致阀门损害、管道系统承压增加及噪音问题出现。为了更好匹配不同系统的要求,需要离心泵改变流量,调节工况。离心泵流量常用的调节方法为变速调节(改变水泵转速)、变径调节(切削叶轮)、变角调节(改变叶片安装角度)等,这些调节方式都需要对离心泵进行拆解并更换相应零部件。离心泵的拆卸、检验、安装步骤较为复杂,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会耗费大量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现有的离心泵流量调节方式较复杂的问题,设计的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通过叶轮直径的调节能够实现离心泵流量的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包括泵壳,设置于泵壳内的叶轮,以及能够驱动叶轮转动的电机,所述泵壳内还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涨紧组件,所述叶轮上设有与涨紧组件相匹配的涨紧槽,通过所述涨紧组件的上下移动能够实现对叶轮的挤压或放松,从而能够实现对叶轮直径的调节。
优选的,所述泵壳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电机和液压缸,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泵壳内部依次与上涨紧塞和叶轮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贯穿至泵壳内部与下涨紧塞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叶轮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盖板、叶片和后盖板,所述前盖板上设有与下涨紧塞相匹配的下涨紧槽,所述后盖板上设有与上涨紧塞相匹配的上涨紧槽。
优选的,所述上涨紧塞固定连接在上涨紧槽内,所述下涨紧塞活动连接在下涨紧槽内,所述上涨紧塞和下涨紧塞均为梯形圆台结构,且彼此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下涨紧塞中部设有与活塞杆相匹配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活塞杆之间通过滚动轴承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涨紧塞上贯穿有与叶轮进水口直径一致的环形进水道,所述进水道的底部设有前置导叶,所述前置导叶上设有支撑钢条。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泵壳上方,所述液压缸通过端盖安装在泵壳底部,所述泵壳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水口法兰和出水口法兰。
优选的,所述叶轮选用封闭式叶轮,所述叶轮材料选用可拉伸的高分子材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叶轮直径可调的离心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1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