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3115.5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8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劲松;胡凌飞;李娜;曹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1/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李晓红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评估 空气 细菌 污染 状态 装置 | ||
1.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目标粒子分离浓缩系统,用于将采样气流中的目标粒子分离出来,并进行浓缩液化处理;
样本输送裂解系统,包括与所述目标离粒子分离浓缩系统连接的定量移液器,通过管路与所述定量移液器连接的超声裂解反应池器,所述定量移液器用于将液化样本输送至所述超声裂解反应池器内,液化样本在所述超声裂解反应池器内进行裂解及发光反应;
生物发光检测系统,包括用于采集所述超声裂解反应池器的光强度的光接收组件,与所述光接收组件连接的信号处理装置,所述信号处理装置用于将所述光接收组件传来的光强度信号转化为目标粒子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粒子分离浓缩系统包括:
目标粒子分离浓缩器,用于对采样气流进行分离浓缩处理;
样本收集器,所述样本收集器内放置有液体介质,所述样本收集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目标粒子分离浓缩器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目标粒子分离浓缩器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样本收集器的液体介质内,所述样本收集器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定量移液器连接,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伸入所述样本收集器的液体介质内,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定量移液器连通;
抽风机,通过第三管路分别与所述目标粒子分离浓缩器和样本收集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粒子分离浓缩器包括顶盖、进气盖、第一级导流板、第一级撞击板、第二级导流板、采样腔体、第二级采集腔、第二级采集板、第二级排气孔板、排气口、底板和样品收集口;
所述进气盖的顶部留有采样口,所述顶盖连接在所述进气盖的采样口上,所述第一级导流板和第二级撞击板上下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进气盖内,所述进气盖的底部与所述采样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一级导流板上设置若干第一导流孔,在位于若干所述第一导流孔的正下方的所述第二级撞击板的顶面上设置凹陷,在位于所述凹陷以外的第二级撞击板上开设有若干通孔;
所述第二级导流板和第二级排气孔板上下间隔地设置在所述采样腔体内,所述第二导流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级采集腔设置在所述第二级导流板和第二级排气孔板之间,所述第二级采集腔和采样腔体之间留有环隙,所述第二级采集腔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通的采集腔段、锥形腔段和直筒腔段,所述直筒腔段固定在所述第二级排气孔板上,所述直筒腔段的下部贯穿所述第二级排气孔板;所述第二级采集板设置在所述采集腔段内,在所述第二级采集板上开设若干采集孔,所述采集孔与第二导流孔上下一一对应;
所述排气口垂直贯通设置在所述采样腔体的位于所述第二级排气孔板的侧壁上;所述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采样腔体的底部;所述样品收集口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样品收集口的上部伸入所述采样腔体内,并与所述直筒腔段的下部位置相对应;所述排气口通过第三管路与所述抽风机连接,所述样品收集口的下部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样本收集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流板上的若干所述第二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级撞击板上的凹陷的正下方;
所述第一级撞击板上的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级导流板上的第一导流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导流孔的孔径小于第一导流孔的孔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裂解反应池器包括超声裂解槽,插置在所述超声裂解槽内的裂解反应池,以及开设在所述超声裂解槽的侧壁上的透光孔,所述裂解反应池内放有裂解剂;所述光接收组件通过所述透光孔采集所述裂解反应池的光强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超声裂解槽是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槽体,容积在15ml~30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评估空气细菌污染状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接收组件包括用于采集超声裂解反应池器内的光强度的光电倍增管,所述光电倍增管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311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灯驱动模块自动化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学模组及增强现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