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安检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31312.3 | 申请日: | 2020-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岩;葛伟伟;白二净;周雪芳;史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黄海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G01J5/00;G08C17/02;G08B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张学府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计算机控制 安检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安检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安检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管理系统,总控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主控模块是总控管理系统的控制中枢和通信中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检测结果和监控结构,中央处理模块用于负责总控管理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总控管理系统还包括开关门控制模块、测温模块、金属检测模块、危险物检测模块、人数统计模块、报警计数模块和抗干扰模块,开关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安检门的工作状态,测温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前的行人进行红外人体测温,检测体温是否异常,通过总控管理系统对安检门进行控制,给操作带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检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安检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安检门主要应用在机场,车站,大型会议等人流较大的公共场所用来检查人身体上隐藏的金属物品的一种设备,现有的安检门在工作时,都是通过事先设定好的参数进行检测,容易导致检测出现失误,给行人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且传统的安检门只能检测是否携带金属物,导致安检门的检测功能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安检门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的安检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管理系统,总控管理系统包括主控模块、显示模块和中央处理模块;主控模块是总控管理系统的控制中枢和通信中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检测结果和监控结构,中央处理模块用于负责总控管理系统的模块间呼叫接续管理;总控管理系统还包括开关门控制模块、测温模块、金属检测模块、危险物检测模块、人数统计模块、报警计数模块和抗干扰模块,开关门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安检门的工作状态,测温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前的行人进行红外人体测温,检测体温是否异常,金属检测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的行人是否具有金属物体进行检测,危险物检测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的行人是否具有危险物进行检测,人数统计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的行人数量进行统计,报警计数模块用于对安检门的报警次数进行统计,抗干扰模块用于根据周围环境,给安检门设置频率避开干扰,保证安检门工作正常进行。
优选的,总控管理系统包括安全检查标准管理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安全检查标准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安检门的探测程序参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各个模块间的连接。
优选的,中央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存储单元、远程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数据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测温模块、金属检测模块和危险物检测模块检测的数据与人数统计模块和报警计数模块的统计的数据,远程控制单元用于具备操作权限的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可远程控制安检门的启停,自动控制单元可自动控制安检门的运行。
优选的,显示模块包括面部识别模块和监控模块,面部识别模块用于对通过安检门的行人进行面部识别,监控模块用于对安检门周围进行监控。
优选的,总控管理系统连接电源管理系统,通过电源管理系统给安检门和各个电器设备进行供电。
优选的,测温模块、金属检测模块和危险物检测模块均与声光报警模块连接,用于对检测到的数据异常发出警报提醒,且声光报警模块与报警计数模块连接,用于记录声光报警模块工作的次数。
优选的,安全检查标准管理模块包括设定单元和修改单元,设定单元用于设定探测程序参数,修改单元用于根据检测需要修改探测程序参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总控管理系统对安检门进行控制,给操作带来便利,且给安检门设置多种检测功能,并对检测异常的数据发出警报提醒,提高检测效果,避免危险和意外的发生,且通过探测程序参数的设定和修改,避免检测失误,也提高了安检门的检测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安全检查标准管理模块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黄海学院,未经青岛黄海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31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