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锁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6477.1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吕世敏;石益彰;张弼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锁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锁及其控制方法,电子锁包含一指纹模块以及一控制电路。该指纹模块包含一指纹感应单元用以感应一使用者的指纹影像,以及一指纹辨识单元电连接于该指纹感应单元,用以对该使用者的指纹影像及该指纹辨识单元中预先储存的注册指纹数据进行比对以产生一比对结果。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指纹辨识单元,用以根据该比对结果控制该电子锁执行一预定操作。该指纹感应单元和该指纹辨识单元是整合封装在同一芯片,该比对结果是根据一预定加密法加密后从该指纹辨识单元传送至该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锁,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指纹辨识功能的高安全性电子锁。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具有指纹辨识功能之电子锁是包含一指纹接收模块、一指纹储存模块及一指纹辨识模块。指纹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使用者输入的指纹影像。指纹储存模块用以储存至少一注册的指纹影像。指纹辨识模块用以比对输入指纹影像及注册指纹影像。若指纹辨识模块判断输入指纹影像符合注册指纹影像,则指纹辨识模块输出一控制信号至电子锁,以控制电子锁进行解锁操作。然而,现有电子锁的指纹接收模块、指纹储存模块及指纹辨识模块是各自独立的元件。当电子锁的壳体被打开或破坏时,指纹储存模块可以直接连接到外部电子装置,使得指纹储存模块中储存的注册指纹影像可以很容易地被外部电子装置读取及复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锁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本发明电子锁包含一指纹模块以及一控制电路。该指纹模块包含一指纹感应单元用以感应一使用者的指纹影像,以及一指纹辨识单元电连接于该指纹感应单元,用以对该使用者的指纹影像及该指纹辨识单元中预先储存的注册指纹数据进行比对以产生一比对结果。该控制电路电连接于该指纹辨识单元,用以根据该比对结果控制该电子锁执行一预定操作。该指纹感应单元和该指纹辨识单元是整合封装在同一芯片,该比对结果是根据一预定加密法加密后从该指纹辨识单元传送至该控制电路。
本发明电子锁的控制方法包含提供一电子锁包含一指纹模块以及一控制电路,其中该指纹模块包含一指纹感应单元以及一指纹辨识单元整合封装在同一芯片;该指纹感应单元感应一使用者的指纹影像;该指纹辨识单元对该使用者的指纹影像及该指纹辨识单元中预先储存的注册指纹数据进行比对以产生一比对结果;该指纹辨识单元根据一预定加密法加密该比对结果,且传送该加密后的比对结果至该控制电路;以及该控制电路根据该预定加密法解密该加密后的比对结果,且根据该比对结果控制该电子锁执行一预定操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子锁用来储存注册指纹数据的记忆体不会外露,且无法被外部电子装置读取,进而减少注册指纹数据被窃取的风险。另外,注册指纹数据只包含特征点的影像及相对位置,无法复原成完整的指纹影像,进而增加注册指纹数据的安全性。再者,指纹辨识单元和控制电路之间是利用预定加密法进行沟通,因此可以减少电子锁被骇及破解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注册指纹数据的数据量较完整指纹影像的数据量少,所以本发明电子锁可以储存更多笔的注册指纹数据,且具有较快的比对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子锁的功能方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子锁从输入指纹影像中得到注册指纹数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电子锁进行指纹辨识功能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子锁进行指纹辨识功能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电子锁进行遥控指纹辨识功能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电子锁进行遥控指纹辨识功能的流程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电子锁
110 指纹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重构的人工智能传感器芯片架构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