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26165.0 | 申请日: | 202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宋雯;郭洪斌;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47/14 | 分类号: | C22C47/14;C22C47/08;C22C49/14;C22C49/11;C22C101/10 |
代理公司: | 郑州欧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6 | 代理人: | 李宣宣 |
地址: | 201499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度 纳米 结构 钛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钛合金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及其生产方法,其中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包括合金A和合金B,所述合金A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不锈钢粉末、铝合金粉末、铌、硅、锰、镍、铜、锌、锆、铬、铁、镁、钠和钇以及钛;所述合金B包括镁粉、铝粉、钼铁粉、硅藻土粉、碳化钨粉、刚玉粉、硬石柱粉、镉粉、锌粉、钴粉、硅粉、纳米粒子、二氧化锗和油酸以及钛粉。本发明钛合金强度高,断裂应变低,强韧性匹配能力强,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强,耐腐蚀性能强,该钛合金通过改变微结构,在材料内部引入一种或多种梯度分布的微结构,避免由于特征长度突变带来的性能突变,有效克服金属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失配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钛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是以钛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铝、锌、锰、铈、钍以及少量锆或镉等。目前使用钛合金主要用于航空、航天、运输、化工、火箭等工业部门,目前常用的船用钛合金的强度大都低于1000MPa,且高强度和高韧性很难兼得。例如美国的Ti5111钛合金,其抗拉强度为800MPa,V形冲击韧性为50~80J/cm2,动态撕裂能为350~600J,具有良好的韧性,但是强度偏低。国内代表性的船用钛合金有TC4ELI钛合金和Ti80钛合金,其中TC4ELI钛合金因具有高的强度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在苛刻的应用环境下,例如在强烈震动的情况下,其断裂韧性和抗应力腐蚀开裂以及焊接性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要求;Ti80钛合金综合性能优异,但其加工性能较差,热加工过程易开裂;钛合金强度低,断裂应变高,强韧性匹配能力差,消震性差,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弱,耐腐蚀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包括合金A和合金B,所述合金A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不锈钢粉末、铝合金粉末、铌、硅、锰、镍、铜、锌、锆、铬、铁、镁、钠和钇以及钛;所述合金B包括镁粉、铝粉、钼铁粉、硅藻土粉、碳化钨粉、刚玉粉、硬石柱粉、镉粉、锌粉、钴粉、硅粉、纳米粒子、二氧化锗和油酸以及钛粉。
优选的,所述合金A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10-15份、不锈钢粉末6-11份、铝合金粉末4-7份、铌4-7份、硅3-5份、锰4-6份、镍5-10份、铜4-8份、锌4-7份、锆3-5份、铬2-5份、铁8-12份、镁3-6份、钠3-6份,钇2-8份,钛15-30份。
优选的,所述合金B包括镁粉2-3份、铝粉3-5份、钼铁粉1-3份、硅藻土粉4-7份、碳化钨粉5-8份、刚玉粉3-6份、硬石柱粉4-6份、镉粉3-5份、锌粉2-4份、钴粉2-4份、硅粉6-7份、纳米粒子10-12份、二氧化锗5-8份,油酸3-7份,钛粉4-8份。
一种梯度纳米结构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合金A的制备,将碳纤维复合材料、不锈钢粉末和铝合金粉末放入研磨机进行研磨,然后再放入到搅拌机进行搅拌20-30分钟;再依次放入铌、硅、锰、镍、铜、锌、锆、铬、铁、镁、钠和钇以及钛,搅拌30-50分钟,得到混合物A;
步骤二:合金B的制备,将镁粉、铝粉、钼铁粉、硅藻土粉、碳化钨粉、刚玉粉、硬石柱粉、镉粉、锌粉、钴粉、硅粉、碳化钨粉、二氧化锗和钛粉放入研磨机进行研磨,然后再通过筛网进行筛选,然后再放入到搅拌机进行搅拌10-20分钟,然后再投入纳米粒子和油酸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物B;
步骤三:将混合物A和混合物B投放入燃煤炉内,进行加热熔化,然后将熔化的合金液用金属泵导入电炉坩埚中,进行精炼和合金化处理,得到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叁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261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