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冰箱风门复位方法、系统、冰箱及相关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3397.2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3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鹏;丁龙辉;潘毅广;孙敬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7/04 | 分类号: | F25D17/04;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王苗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冰箱 风门 复位 方法 系统 相关 设备 | ||
本申请的实施例揭示了一种冰箱风门复位方法、系统、冰箱及相关设备。风门包括门体和门框,该方法包括:发送风门复位信号,风门复位信号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和第三复位信号;根据第一复位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和第一指定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运动步数至与门框闭合;根据第二复位信号确定第二方向和第二运动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运动步数与门框打开至极限位置;根据第三复位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和第三指定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运动步数直至与门框再次闭合。本申请在风门复位时,将风门的门体与门框首先关闭,在易于控制门体振动的位置将门体复位,从而减小风门复位过程的产生的噪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冰箱风门复位方法、冰箱风门复位系统、冰箱、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不对追求,低噪音、稳定运行的冰箱已成为用户对冰箱的最基本要求,是衡量冰箱品质的基本因素。而冰箱运行过程中声音信号是否稳定,也是用户对声音感知的决定性因素,冰箱运行过程中声音信号的突变和毛刺,作为声品质基本参数中的抖动度和粗糙度评价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对冰箱的体验,同时风门工作的非稳态噪音是声音信号突变和毛刺出现的原因之一。
风门作为温区控制的核心部件,通常由一个步进电机和减速传动机构控制风门门体的开合,以便控制各间室内冷空气形成对流,达到降温效果,其工作时电机和传动机构齿轮的啮合噪音一直是用户关注的主要噪音问题,且风门安装在风道的共振腔内,很小的噪音都会被放大,引起用户的投诉。
冰箱的主控板控制风门的位置都是基于初始位置进行控制的,为了保证风门初始位置的准确,风门会定期进行复位。因此,如何降低风门复位过程的噪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风门复位方法、系统、冰箱、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降低风门复位过程中的噪音。
其中,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冰箱风门复位方法,包括:发送风门复位信号,风门复位信号包括第一复位信号、第二复位信号和第三复位信号;根据第一复位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和第一指定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运动步数至与门框闭合,其中,第一运动步数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步数;根据第二复位信号确定第二方向和第二运动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二运动步数与门框打开至极限位置,其中,第二方向是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根据第三复位信号确定第一方向和第三指定步数,控制门体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三运动步数直至与门框再次闭合,其中,第三运动步数小于第三指定步数。
一种冰箱风门复位系统,包括:风门,包括门体和门框;驱动部件,连接门体和门框,用于驱动门体与门框的打开或闭合;控制元件,与驱动部件电连接,用于冰箱风门复位方法,以控制驱动部件驱动门体与门框的复位。
一种冰箱,包括上述的冰箱风门复位系统。
一种冰箱风门复位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器程序时实现上述冰箱风门复位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的处理器执行时,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的冰箱风门复位方法。
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将风门复位时,将风门的门体与门框先关闭,因当风门关闭时,容易控制门体的振动,通过在门体和门框闭合的位置减小门体的振动,从而减小风门复位过程的产生的噪音。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未经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33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