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0287.0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乐文彩;李成杨;刘青;沈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1/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处理 丘陵 地区 农村 生态系统 | ||
本发明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由改良型三格化粪池、生态塘、集水井、弃流装置、渗透井、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组成,采用生态处理方式对丘陵地区农村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本发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改良型三格化粪池+生态塘”,生态塘由跌水式生态布水渠和主体构成。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包括“集水井+弃流装置+渗透井”,雨水径流经渗透井过滤、下渗和蓄积用于补给地下水,溢流部分用于引水活化生态塘,或与生态塘出水一起用于农业灌溉、直排河流。本发明生态系统结构新颖,雨污通过无动力自流方式收集,实现农村雨污综合治理和水资源化利用,具有无动力输出、建设成本低、运行维护便捷、经济环境效益突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具体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现象非常普遍,对农村居住环境和居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更加剧河流湖泊水质的恶化,是当前我国水环境治理的主要难题之一。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大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渐成为热点。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要求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9年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因地制宜、尊重习惯,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梯次推进、建管并重,发动农户、效果长远”的基本思路,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加强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区域,选择适宜模式。
农村居民生活习惯与城镇差异较大,居住较为分散,生活污水存在水量时空变化大、水质波动大、污水收集困难、处理率低等问题。丘陵、山地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更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难点。丘陵地区农村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村落分布分散,通过风能、太阳能、土地渗滤组成微动力工艺,在丘陵地区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雨水是优质水资源,但将其随意排放或与农村沟渠里的生活污水一起排放容易造成面源污染,影响河流湖泊水质,且在强降雨事件中难以及时散排的雨水径流易导致村庄内涝。目前对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密切开展,而对雨水径流的处理不甚关注,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解决后,如何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面源污染、降低雨洪灾害、补给水源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农村缺乏完善的雨水和污水分离收集系统,若按城市污水处理的模式,则需要敷设庞大的雨污管网,投资高、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维护高、且较难长期稳定运行,无法满足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丘陵地区农村特征和地势差,合理优化生活污水和雨水的生态处理工艺,实现零能耗,降低设施建设运维费用,减少雨水径流污染,使农村生活污水稳定达标排放,促进水资源利用和农村经济环境效益,是本发明能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结合丘陵地区农村特征,充分利用地势差优势,雨污通过无动力自流方式收集,优先考虑本土经济作物,采用生态处理系统对农村的生活污水和雨水径流进行综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水质标准,有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以地方标准的一级标准为主。本发明方法具有无动力输出、建设成本低、运行维护便捷、经济环境效益突出等特点。
本发明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由改良型三格化粪池、生态塘、集水井、弃流装置、渗透井、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组成,并采用生态处理方式对丘陵地区农村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02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