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410287.0 | 申请日: | 2020-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乐文彩;李成杨;刘青;沈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1/04;C02F9/14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欧阳沁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处理 丘陵 地区 农村 生态系统 | ||
1.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系统由改良型三格化粪池、生态塘、集水井、弃流装置、渗透井、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组成,采用生态处理方式对丘陵地区农村雨水和生活污水进行综合处理;
所述的改良型三格化粪池由第一池(1)、第二池(2)、第三池(3)、墙体(4)、进粪管(5)、排气口(6)、过粪管(7)、隔板(8)、六角形蜂窝斜管(9)、出粪管(10)、清渣口(11)和化粪池盖板(12)组成;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基于混凝土和烧结砖建成;第一池(1)、第二池(2)和第三池(3)的容积比为2∶1∶3,各池之间由过粪管(7)连通;进粪管(5)设置于第一池(1)一侧的墙体(4)中,排气口(6)在第一池(1)顶部靠近进粪管(5)处;第三池(3)的底部截面呈倒梯形,梯形斜角β的角度为135~150°,第三池(3)的中间由隔板(8)隔开,在出粪管(10)一侧的墙体(4)与隔板(8)之间设置有乙丙共聚材质的六角形蜂窝斜管(9),倾斜角α的角度为60°,每根蜂窝斜管的长度为0.5~1 m;
所述的生态塘由进水管(13)、布水管(14)、跌水式生态布水渠(15)、跌水坝(16)、生态塘主体(17)、出水管(18)、土层(19)和复合防渗膜(20)组成;生态塘底部平整夯实原土层后,依次向上铺设厚度为2.5~5 mm的复合防渗膜(20)和25~35 cm厚的土层(19);生态塘的主体深度1~2 m,超高大于0.5 m,边坡坡度不大于1∶3,塘中种植湿生草本植物;进水管(13)连接布水管(14),出水管(18)设于生态塘后半段(17-4)的末端边缘处;跌水式生态布水渠(15)深0.5~1 m,宽0.8~2 m,边坡坡度不大于1∶3;跌水坝(16)宽0.3~0.5 m,由直径5~30 cm的卵石铺设而成;
所述的弃流装置由第一雨水管(23)、混凝土垫层(25)、混凝土砌墙(26)、钢筋混凝土盖板(27)、三通(28)、第二雨水管(29)、弃流管(30)、透水混凝土层(31)、浮球(32)和不锈钢滤网(33)组成;第一雨水管(23)连接弃流装置和集水井,第二雨水管(29)连接弃流装置和渗透井,第一雨水管(23)与第二雨水管(29)通过三通(28)相连;弃流装置深0.5~1.5 m,直径0.5~1 m,其蓄水空间的底部呈倒梯形,倒梯形顶部铺设透水混凝土层(31),底部设置的弃流管(30)与生态塘的进水管(13)相连;三通(28)朝下一端的接口与圆锥形不锈钢滤网(33)相连接;不锈钢滤网(33)内部设置一活动的浮球(32),滤网底部的直径小于三通(28)与混凝土砌墙(26)的距离;
所述的渗透井由种植土层(34)、砂层(35)、填料层(36)、井底填料层(37)、混凝土垫层(38)、井体(39)、排水管(40)、截污槽(41)、铸铁井盖(42)和溢流管(43)组成;渗透井深0.8~1.5 m,直径0.5~1 m,井体(39)为水泥砂浆砖砌,其顶部高于地面10~20 cm;渗透井口安设截污槽(41)和铸铁井盖(42),渗透井底铺设井底填料层(37);井体壁外侧依次为30~50 cm的填料层(36)和10~25 cm的砂层(35),层与层之间铺设透水土工布;
厕所污水经改良型三格化粪池处理后,与洗衣、厨房和洗浴生活污水和来自弃流管(30)的初期雨水径流一起汇入跌水式生态布水渠(15);在来水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可在跌水式生态布水渠(15)中投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剂,以增强生态塘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经生态塘处理后的污水水质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有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以地方标准的一级标准为主;出水管(18)通过第二阀门,调控排入农田或河流的出水量;
利用丘陵地区农村地势差优势,雨水径流通过无动力自流方式由沟渠收集,经集水井进水管(22)依次流入集水井和弃流装置,弃流装置中的后期雨水径流通过第二雨水管(29)流入渗透井,井中的雨水径流优先通过排水管(40)向周围和底部渗透,未能渗透的部分经溢流管(43)流出,溢流管(43)通过第一阀门分别连接生态塘的进水管(13)和出水管(18),可调控经进水管(13)排入生态塘用于活化塘中水体,或与生态塘出水管(18)中出水汇集,经第二阀门排放于河流或农田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处理丘陵地区农村雨污的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弃流装置根据实际雨水径流水力负荷并联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41028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